有機-無機鹵化物鈣鈦礦太陽能電池(PSCs)因其制備工藝簡單、成本低廉、高效率等優勢得到廣泛的關注。短短的幾年時間,PSCs的光電轉換效率已經超過22%,成為當今光伏領域最重要的研究熱點之一。在高效的傳統n-i-p 型 PSCs 中,空穴傳輸材料(HTMs)作為鈣鈦礦晶體和金屬電極之間重要的界面層,在促進空穴的提取、傳輸以及抑制鈣鈦礦和HTMs界面處的載流子復合等方面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可以顯著地地提高器件的性能。一系列小分子和聚合物HTMs也相繼被合成和報道,例如螺環類、咔唑類和噻吩類小分子HTMs、聚三芳胺(PTAAs)等。然而大部分所報道的有機HTMs 往往需要摻雜4-叔丁基吡啶、有機鋰鹽和鈷的配合物等添加劑來改善其遷移率,從而獲得較高的器件性能。然而這些添加劑不僅使器件的制備過程更加復雜化,且對PSCs的穩定性和壽命有不利影響。因此,發展低成本的非摻雜HTMs對推進PSCs技術未來的商業應用尤為重要。目前所報道的D-A共軛型和三苯胺類非摻雜HTMs仍然需要較高成本的原材料、多步合成路線或復雜的提純步驟。除此之外,D-A共軛聚合物的剛性共軛主鏈會影響其溶解性,導致這類HTMs不太容易形成較薄的高質量的薄膜。 另一方面目前報道的低成本且PSCs效率高于16%的非摻雜HTMs仍然比較少。因此,有必要進一步開發新的策略、設計低成本的非摻雜HTMs實現高性能PSCs應用,特別是可具有溶解性好、室溫條件下加工、有希望應用于柔性PSCs的非摻雜聚合物HTMs。
南京工業大學IAM 團隊殷成蓉副研究員課題組提出了一個設計非摻雜HTMs的新策略即將非共軛聚乙烯柔性主鏈與咔唑類空穴傳輸側鏈的結合,構筑新型非共軛聚合物PVCz-OMeDAD作為非摻雜HTMs應用于PSCs。該類聚合物合成原料成本低廉,合成步驟產率高。PVCz-OMeDAD中柔性非共軛聚乙烯鏈的引入一方面賦予該類聚合物良好的溶解性和成膜性,另一方面可以促進甲氧基二苯胺取代的咔唑側鏈基團之間的堆積,從而有效地改善其空穴遷移率。該類非共軛聚合物具有好的溶解性和成膜性、合適的HOMO 和LUMO 能級以及較高的空穴遷移率,使得這類非共軛聚合物可作為非摻雜的HTM應用于PSCs中。其中PVCz-OMeDAD 的超薄薄膜(≈30 nm)作為 n-i-p 介孔型 PSCs 的非摻雜 HTM 顯示出短路電流密度(Jsc)為21.96 mA/cm2、開路電壓(Voc)為1.085V、填充因子(FF)為67.5%、功率轉換效率(PCE)為16.09%。結果表明這類材料具有未來應用于低成本大規模柔性PSCs的潛力。
論文鏈接:http://onlinelibrary.wiley.com/doi/10.1002/cssc.201700584/fu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