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國家跨學科科學與技術研究所(NIIST)的科學家們使用3D打印來開發一種可以嵌入織物的新型可穿戴天線,例如軍裝。天線和無線設備長期以來被整合到軍服中進行通信和監控,但總是并不完美的。或多或少有著不少問題,例如由附著在玻璃增強環氧樹脂基材上的薄銅膜制成的,這使得它們很堅硬的并且難以摻入織物中。
NIIST的研究人員開發了一種由導電銀墨水3D打印的新型可穿戴天線。它是靈活和輕便的,因為它是銀而不是銅,不會氧化。天線嵌入的聚酯織物上的底部電極是3D打印的,E形貼片天線可用于各種應用,包括防御,遠程醫療和環境監測。
科欽科技大學的P. Mohanan博士說:“我們的目標是制造可佩戴的天線,它可以嵌入在偏遠地區的士兵穿的夾克中,我們可以將天線連接到不同的傳感器,如溫度,壓力和ECG傳感器,數據可以傳輸到遠程服務器。天線可以以非侵入的方式感知和傳送數據。這樣我們就可以監視士兵的健康。“
天線長約3厘米,寬4厘米,天線工作在3.37赫茲。它涂有PVC聚合物以使其具有防水性,并且可以編織成用于WiMAX(全球微波接入互操作性)應用的紡織品。為了最大限度地發揮柔性,并且在絲網印制過程中保持墨水不會滲透到材料中,研究人員在層之間用聚丙烯酸酯片材熱壓三層織物。然后將聚丙烯酸酯片作為粘合劑。
這是如何使用3D打印來改進諸如天線等制造電信設備的另一個例子。在許多情況下,3D打印已被用于使天線體積更小,從大量的多部件組件到只由一個部件組成的緊湊型設備。3D打印提供的重量減輕意味著可以更低的成本啟動衛星。
在更小規模的情況下,3D打印創建的天線意味著可以使其更靈活,更好地在現場運行。在軍事方面,軍方肯定的不希望他們的通信設備出現故障,所以看似一個小小的進步,可以使嵌入式天線的表現更好,實際上是巨大的進步。
原文鏈接:http://www.thehindu.com/sci-tech/science/niist-team-fabricates-a-wearable-antenna/article19778167.ece
- 廈大廖新勤 AFM 后又發 AM : 章魚觸手啟發的邊緣智能觸摸意圖識別的傳感器內自適應積分 2025-05-03
- 中國科大龔興龍教授課題組 Adv. Mater.:混合式3D打印剪切變硬彈性體,實現力學性能增強與智能可穿戴一體化設計 2025-04-28
- 告別“電線纏身”時代 - 清華大學任天令教授團隊 Nat. Commun.:研發出可穿戴心電“電子紋身” 2025-04-08
- 江南大學張丹/司鵬翔、南科大程慶沙、南方醫大黃國志/鄒積華、滑鐵盧大學趙博欣 CEJ: 無電池天線貼片無線傳感人體關節轉動度 2025-04-29
- 武漢理工楊全嶺教授團隊 CRPS: 作為厘米波貼片天線一次性襯底使用的柔性低介電常數紙 2024-11-04
- 蘭州化物所張俊平研究員團隊《Nat. Commun.》:兼具耐壓性、機械穩定性、耐候性的超疏水涂層,用于5G天線罩/雷達罩防雨衰 2023-05-23
- 加州理工學院高偉教授課題組與合作者 Science:基于聲波驅動的活體深部精準3D打印技術 2025-05-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