紡織紗線經過改性,可用于各種智能應用,如儲能、傳感等。在線型柔性超級電容器中,最常用的紗線改性技術之一是將導電活性物質涂覆在紡織紗線上。涂層工藝包括氣相聚合、浸漬涂層、層層自組裝的薄膜包覆和電化學沉積等方法。然而,這些方法并不簡便,且不可控,難以拓展。基于此東華大學朱美芳課題組提出了通過改進的靜電紡絲工藝在紗線上涂覆納米纖維,以制備超柔性儲能電極。涂覆在紡織紗線集流體表面的納米纖維具有良好的電活性、多孔性和包裹性,有助于離子更快地擴散,從而使紡織紗線保留原本的柔韌性和耐用性的同時,獲得優異的電化學性能。該方法開辟了一種新的可拓展的策略用于可穿戴智能紡織品的先進制造。
近日,東華大學纖維材料改性國家重點實驗室楊升元副教授和朱美芳教授在ACS Applied Energy Materials上發表最新研究成果“Surface Self-Assembly of Functional Electroactive Nanofibers on Textile Yarns as a Facile Approach Towards Super Flexible Energy Storage”,共同第一作者為材料學院留學生Mike Tebyetekerwa(來自烏干達)和本科生徐朕(現于英國倫敦瑪麗女王大學Queen Mary University of London攻讀博士學位)。
在該文中,研究者通過靜電紡絲,以不銹鋼紗線作為納米纖維的接收器,使聚吲哚/炭黑復合納米纖維通過靜電吸附自組裝包裹在不銹鋼紗線上,制得了超柔性線型電極。該課題組前期的一系列工作(Materials Letters, 2017, 209, 400–403;Electrochimica Acta, 2017, 247, 400–409;J. Mater. Chem. A, 2017, 5, 21114-21121)已經從聚合-紡絲-器件系統地研究了聚吲哚納米纖維及其復合材料在超級電容器等儲能器件上的應用潛力。而此次通過這種新型卻簡單的工藝,制備了聚吲哚及其復合材料的線型超柔性電極,將該線型電極編織或針織進織物后發現其比電容并無顯著變化,一定程度上說明了該工藝在設計可穿戴柔性器件中有著較好的應用前景,即該方法可用于制備各種紡織柔性智能紗線(如以PET纖維為基底),且其電化學性能可通過與碳納米管、石墨烯以及MXene等復合而進一步提升(Joule, under review)。相關研究工作得到了上海市晨光計劃、上海市科技創新行動計劃、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和國家重點研發計劃的資助。
圖1 工藝流程示意圖
a-c) 紡絲液的配制
d) 靜電紡制備線型電極,其中 SSY為stainless steel yarn,NCY為nanofiber coated yarn
圖2 材料表征
a) 聚吲哚、炭黑和聚吲哚/炭黑(質量比1:4)復合材料的FTIR圖
b) 聚吲哚、炭黑和聚吲哚/炭黑(質量比1:4)復合材料的Raman圖
c) 聚吲哚、炭黑、聚吲哚/炭黑(質量比1:4)復合材料和PVA的TGA圖
圖3 NCY-Pind/CB 1-4的SEM圖和元素映射分析圖
a) NCY的表面圖及b) 其放大圖
c) NCY的截面圖
d- g) NCY的元素映射分析圖
圖 4 超級電容器的組裝及其電化學性能圖
1-3) 超級電容器的組裝示意圖
a) 不同配比的聚吲哚/炭黑復合納米纖維超電的CV圖,b) GCD圖,c) 在不同掃描速率下的比電容,d-e) EIS圖
圖5 超級電容器的電化學性能圖
a) 聚吲哚/炭黑(質量比1:4)復合納米纖維超電在不同掃描速率下的CV圖,b) GCD圖,c) 面積比電容和線性比電容,d) 循環性能圖和 e) 柔性測試—不同編織方式下的CV圖
圖6 與其他線型超級電容器的面積功率密度和能量密度對比圖
- 吉大陳學思院士、孫靜教授團隊 JACS:聚類肽輔助因子精準調控熊果酸螺旋納米纖維原位動態組裝實現協同腫瘤增效治療 2025-05-13
- 蘇州大學程絲教授團隊 Small:具有徑向/定向組合結構的高效拒鹽納米纖維水凝膠基太陽能蒸發器 2025-05-06
- 華南師大張振、湖北大學尤俊 Carbohyd. Polym.:“準溶劑”自剝離法低能耗制備纖維素納米纖維 2025-04-24
- 北理工沈國震教授/李臘副教授、湖南工大許建雄教授 Adv. Mater.: 可植入式無線水凝膠超級電容器實現雙向神經調控 2025-04-24
- 西南交通大學魯雄團隊/浙江樹人學院姜麗麗團隊 Nano Lett:具有生物相容性、能“粘”在人體組織上的全水凝膠超級電容器 2025-02-08
- 蘭州理工大學冉奮教授團隊 Nat. Commun.:肝素摻雜導電聚合物 2024-12-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