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1月18日,北京市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辦公室采用集中會議驗收方式,對北京化工大學機電工程學院楊衛民教授團隊承擔的“聚合物熔體微分靜電紡絲納米纖維可控制備原理與方法研究(項目編號:2141002)” 組織召開了驗收會。專家組認真聽取了項目負責人的匯報,審閱了相關材料,并進行了提問和討論。驗收專家組認為:項目組已完成任務書所規定的研究內容,達到預期目標。同意該項目通過驗收。建議評定為優秀。
“零溶劑”的熔體電紡成為聚合物納米纖維綠色制造的重要發展方向。為此,該項目從原理探索、方法創新、工藝裝備研制到工業化應用,突破了以下關鍵技術:
-
建立物理模型,分析并闡明熔體微分靜電紡絲原理,獲得射流間距等與纖維直徑的關聯規律;相比毛細管法紡絲效率提升2-3個數量級;
-
突破了一般溶液電紡“噴絲端接正極,收絲端接地”的電極配置慣性思維,提出了高壓電絕緣和復雜系統電場均化方法,在此基礎上,發明了大面積電場均化方法及裝備;
-
采用了多場耦合熔體微分電紡纖維超細化技術,使聚合物熔體微分電紡纖維平均直徑跨入500nm以內;
-
采用模塊化設計理念,集成了熔體微分紡絲技術、電場均化技術、氣流輔助技術及材料改性等多項關鍵技術,發明熔體微分電紡工業化生產工藝及裝備,成功研制了世界首套熔體電紡納米纖維生產線。
納米成纖過程行如彩虹瀑布
該項目已申請專利35項,其中授權發明專利16項,核心技術已申請國際PCT專利2項;發表論文19篇,其中SCI/EI收錄9篇,出版中英文著作各1本:《納米纖維靜電紡絲》為“十三五”國家重點出版物“納米材料前沿”著作之一;合作編著的《Non-woven Fabrics》介紹本項目成果的內容網上下載量已達1370余次。國際期刊《Progress in Polymer Science》在“Melt electrospinning today: An opportune time for an emerging polymer process”一文中大量引用并高度評價了該項項目成果;靜電紡絲與納米纖維領域著名專家Seeram院士評價本項目成果為“熔體靜電紡絲研究里程碑式的成果和靜電紡絲歷史的標志性事件。”
該成果是北京化工大學聚合物加工原理與設備特色優勢學科方向,從塑料和橡膠加工原理與裝備研究向納米纖維綠色制造前沿領域的拓展,為支撐雙一流學科建設做出的學術貢獻!
- 中國農科院植保所曹立冬研究員 Small:幾何優化的可噴施短纖維載體用于高效農藥遞送 2025-06-13
- 中國計量大學衛國英/吉翠萍 Adv. Sci.:在微流控靜電紡絲技術制備高效自修復性能的防腐蝕涂層方面取得重要進展 2024-12-31
- 哈工大程鳳/齊大栗洪彬/新國大Tan Swee Ching團隊 AFM:基于靜電紡絲技術的組織修復支架 2024-12-04
- 蘇大程絲教授/福大賴躍坤教授/安農大朱天雪教授 NML 綜述:用于監測物理、生理信號和體液信號的電紡納米纖維基復合材料的最新進展 2025-06-20
- 天津工業大學林童教授團隊 AFM:仿生彎曲狹縫結構開發高性能納米纖維聲電器件 2025-06-02
- 福建師范大學方燕/劉海清/陳欽慧 Nat. Commun:血液誘導自密封納米纖維止血紗布 2025-05-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