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科學》子刊《Science Translational Medicine》在線刊登了華人學者顧臻教授團隊的一項新研究——他們開發出了一種新型凝膠藥劑,能在腫瘤部位依次釋放化療小分子藥物和腫瘤免疫療法大分子抗體,起到抑制腫瘤生長的效果。
北卡羅萊納大學教堂山分校(University of North Carolina at Chapel Hill) 及北卡羅萊納州立大學(North Carolina State University)的顧臻教授團隊帶來的這一款創新藥劑,是這一領域的最新進展之一。這一材料的主要成分是水凝膠,是一種由聚合物形成的網絡結構,可以裝入多種藥物分子。值得一提的是,由這支團隊研發的水凝膠具有“智能性”。它能根據生物體中的環境不同,做出相應的變化,比如調控降解的行為,控制藥物的釋放。
這款水凝膠能根據生物環境,釋放包裹在內的藥物(圖片來源:顧臻教授團隊)
“在體內,生物相容的聚合物(聚乙烯醇)以及對應交聯物混合在一起后,能很快地形成凝膠,”這項研究的共同第一作者王金強博士說道:“其中的一款成分能被細胞代謝的自然化學產物ROS(活性氧類)給切斷!庇捎谀[瘤發育和生長伴隨著較高濃度的ROS,因此研究團隊期望在腫瘤附近,高濃度的ROS能讓凝膠分解,同時幫助釋放出包裹在內的藥物分子。
定點注射后,這款材料不但能釋放抗癌藥物,還能讓腫瘤“更為顯眼”(圖片來源:顧臻教授團隊)
具體說來,研究人員們將化療藥物吉西他濱(gemcitabine)和一款抗PD-L1抗體一道包裹在了這款凝膠內。當這些凝膠被注射入腫瘤病灶處后,就會在ROS的影響下逐漸降解,同時先釋放出分子量較小的吉西他濱,再釋放出PD-L1抗體,起到先化療、再免疫治療的效果。更有意思的是,這款凝膠自身的特性還能夠讓腫瘤看起來“更為顯眼”,引起免疫系統的注意,幫助免疫細胞在病灶處會合,從而提高免疫療法的效果。
“具有細胞毒性的化療會首先殺死一些癌細胞,從而增加腫瘤對免疫檢查點抑制劑的敏感度,這會進一步提高免疫檢查點抑制劑療法的效果,”該論文的共同作者Gianpietro Dotti教授說道:“與此同時,當水凝膠降解后,腫瘤內的ROS水平會下降,也會幫助抑制腫瘤生長!
這支科研團隊在動物模型中測試了這款凝膠藥劑的潛力。在B16F10黑色素瘤與4T1乳腺癌模型中,這款創新藥物遞送技術能有效讓腫瘤微環境對治療更為敏感。當藥物從中釋放后,腫瘤體積也顯著減小。除了縮小腫瘤體積外,這款材料還能有效防止腫瘤復發——研究人員們在腫瘤的手術切除部位加入了這款水凝膠。后續結果表明,癌癥的復發得到了明顯的抑制。
“我們結合腫瘤生物學、免疫治療藥物以及化療藥物,開發出了這樣一款簡單的局部注射、聯合給藥的新方法。它能夠有效地抑制癌癥發展,并可降低系統給藥的副作用,”該研究的通訊作者顧臻教授說道:“在啟動人體試驗前,我們還有很多工作要做。但我們認為這款療法很有潛力。”
按計劃,顧臻團隊將進一步優化藥物的劑量,并尋找到最佳的治療頻率。同時,顧臻教授表示會系統評估這款凝膠藥劑的醫用安全性,由此帶來更多的潛在臨床新療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