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進一流大學和一流學科建設,提升我國高等教育發展水平,建成高等教育強國是黨中央國務院的重要決策部署。
從《統籌推進世界一流大學和一流學科建設總體方案》中可以看到,國家希望各高校能根據自身實際,合理選擇一流大學和一流學科建設路徑,科學規劃、積極推進。同時對不同類型高校設計了三個不同的發展路徑。
路徑一:擁有多個國內領先、國際前沿高水平學科的大學,要在多領域建設一流學科,形成一批相互支撐、協同發展的一流學科,全面提升綜合實力和國際競爭力,進入世界一流大學行列或前列。
路徑二:擁有若干處于國內前列、在國際同類院校中居于優勢地位的高水平學科的大學,要圍繞主干學科,強化辦學特色,建設若干一流學科,擴大國際影響力,帶動學校進入世界同類高校前列。
路徑三:擁有某一高水平學科的大學,要突出學科優勢,提升學科水平,進入該學科領域世界一流行列或前列。
三個實施路徑對應了不同類型高校發展的三種不同思路。路徑一高校要在多個領域建設高水平學科,更突出高校的綜合特性;路徑二高校要在相關領域建設高水平學科,在同類高校中躋身前列,更突出高校的領域和類型特點;路徑三高校需要在某一學科做出特色,更突出單一學科特點。
國內學科評估體系中,教育部學位中心所開展的學科評估全面考察了學科發展過程中的教學、科研和社會服務貢獻;突出了強化產出質量導向,弱化了對發展條件和產出數量的考察;采用了客觀數據定量評價和主觀表現定性評價相結合的評價手段;并且其用于評價的數據相對準確,遴選的評估專家層次較高,無疑是國內評估機構中結果最客觀,影響度最高的評估機構。
教育部學位中心網站從人文社科類(17個學科)、理學(14個學科)、工學(36個學科)、農學(9個學科)、醫學(9個學科)、管理學(5個學科)、藝術學(5個學科)七個分類對95個一級學科的評估結果進行了發布,不妨以此作為領域歸類的一種界定方式,對在第四輪學科評估中的參評高校分別開展綜合性排序(路徑一)和領域排序(路徑二)。
一、領域綜合排序(路徑一)
(一)排序方法:
1. 選取在半數以上領域(4個)內具有學科獲得A+~C-分檔的高校進行排序
2. 選取在某領域內最優學科分檔作為該領域分檔
3. 根據A+學科領域數量進行排序,A+領域個數相同的根據A領域數量進行排序,依次類推
(二)前50位高校排序結果:
二、領域排序(路徑二)
(一)排序方法:針對7個領域分別根據該領域內學科評估結果進行排序,首先以A+學科數量進行排序,A+學科數量相等,則參照A學科數量,依次類推。
(二)前50位高校排序結果
-
人文社科(共有256所高校)
2. 理學(共有207所高校)
3. 工學(共有281所高校)
4. 農學(共有53所高校)
5. 醫學(共有102所高校)
6. 管理學(共有223所高校)
7. 藝術學(共有119所高校)
領域分類
- 全國第四輪學科評估結果: 高校前20名排行榜 2017-12-29
- 全國第四輪學科評估結果出爐 | 涉及高分子領域的主要相關學科 2017-12-28
- 第三輪全國學科評估工作啟動 2012-0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