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再生、骨修復是一個長期過程,其中的慢性感染問題一直沒有得到有效解決。另外,生長因子可以促進骨愈合,但是在體內易被降解。因此,同時解決抗菌問題和促進骨愈合問題在骨科手術中具有重要意義。
最近,同濟大學杜建忠教授和海軍軍醫(yī)大學許碩貴教授另辟蹊徑,設計了一種新的具有優(yōu)異抗菌性能的仿多肽囊泡,該囊泡在殺死細菌的同時會釋放生長因子以促進骨愈合。這種“一箭雙雕”的設計思路巧妙地將不利因素(細菌感染)轉化成有利因素(刺激生長因子釋放,促進骨修復),為減少骨科手術感染和促進骨修復提供了新思路,如圖a所示。
研究人員首先設計了一類新的具有優(yōu)異抗菌性能(對金黃色葡萄球菌和大腸桿菌測得的最低抑菌濃度MIC值為8.0 μg/mL)、低細胞毒性的仿多肽交替聚合物(peptide-mimetic alternating copolymers, PMAC)。該聚合物在水中可以直接形成囊泡(圖b),同時包載生長因子BMP2。之后,囊泡可攻擊并殺死細菌。在此過程中,囊泡“光榮負傷”或者“光榮犧牲”,與細菌“同歸于盡”的同時,釋放出生長因子BMP2,發(fā)揮其第二個作用(促進骨再生)。值得一提的是,囊泡“犧牲”后形成的抗菌殘片(“殘余部隊”)雖然不能繼續(xù)發(fā)揮保護、遞送生長因子的功能,但仍具有優(yōu)異的抗菌性能。
圖 a 仿多肽囊泡“一箭雙雕”示意圖:抗菌、刺激生長因子釋放
圖 b 仿多肽囊泡透射電鏡照片及囊泡膜厚測量的數學模型和實驗測量結果
研究人員通過透射電鏡觀察研究了仿多肽聚合物囊泡的抗菌機理。結果表明,它們與細菌細接觸后,可插入到細胞膜中形成孔洞,導致細菌內容物流出,進而使細菌死亡,如圖c。
圖 c仿多肽聚合物及其囊泡的抗菌機理
研究人員以新西蘭白兔橈骨大段骨缺損模型研究了仿多肽囊泡的體內抗菌和骨修復效果,結果表明實驗組形成的骨痂質地相對較硬,填充效果更好,骨礦物質密度和再生骨體積更高,證明了仿多肽囊泡的優(yōu)異的骨修復功能,如圖d。
圖 d 不同復合支架材料植入兔橈骨骨缺損后4周的micro-CT重建圖:
A)、D)為vesicle+BMP2組;B)、E)為BMP2組;C)、F)為空白對照組;(G)為植入后4周,6周的骨礦物質密度(BMD)結果;(H)為植入后4周,6周的骨體積(BV)結果。
論文題目為:Highly Effective Antibacterial Vesicles Based on Peptide-Mimetic Alternating Copolymers for Bone Repair。
相關工作發(fā)表在Biomacromolecules上,文章的第一作者是同濟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周春才博士、袁躍碩士、第二軍醫(yī)大學(現海軍軍醫(yī)大學)長海醫(yī)院急診科周潘宇博士,通訊作者為杜建忠教授和長海醫(yī)院許碩貴教授。該工作得到了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等支持。
論文鏈接:https://pubs.acs.org/doi/pdf/10.1021/acs.biomac.7b01209
- 西南大學康燕堂/徐立群/徐琨 Adv. Mater.:空心普魯士藍納米框架仿生增強梯度抗菌涂層 2025-07-01
- 蘇大李剛、附一院李峰和附四院沈罡 IJBM: 兼具抗菌和抗狹窄功能的載藥可降解輸尿管支架 2025-06-29
- 青島大學于冰教授團隊 Small:具有快速止血和廣譜抗菌特性的寡肽水凝膠用于加速傷口愈合 2025-06-03
- 北理工陳煜/積水潭醫(yī)院李波 CEJ: 仿蝸牛粘液強粘附水凝膠髓內釘止血涂層 2025-02-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