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日起,科技成果轉化獎金,可減按50%計入科技人員當月所得繳納個人所得稅。對此,科技界反響強烈。
5月29日,財政部、稅務總局和科技部聯合印發了《關于科技人員取得職務科技成果轉化現金獎勵有關個人所得稅政策的通知》(財稅〔2018〕58號,以下簡稱“財稅58號文”),明確自2018年7月1日起,依法批準設立的非營利性研究開發機構和高等學校根據《促進科技成果轉化法》規定,從職務科技成果轉化收入中給予科技人員的現金獎勵,可減按50%計入科技人員當月“工資、薪金所得”,依法繳納個人所得稅。
去年兩會,全國人大代表、中國工程院院士鐘南山提出了一個困惑:科技人員的科研獎金要被列入工資扣稅,而且稅率往往比較高,這很大程度上打擊了科技人員進行科技成果轉化的動力。當時,鐘南山建議,可以考慮調整相應的稅收政策,對科研獎勵按照20%的偶然所得稅率一次性扣稅。
而有人算了筆賬,“財稅58號文”實行后,針對科研獎勵的稅負可能比按照20%的偶然所得稅率一次性扣稅的稅負還低。假設某科技人員當月工資為1萬元,科技成果轉化獎金為10萬元,如果不享受財稅58號文,按照目前的稅收規定,其所繳納的稅款應當是34420元,實際稅負31.3%。那么依據財稅58號文,其所繳納的稅款應為14270元,實際稅負13%。
從31.3%到13%,減輕的是科技人員的稅負,增強的是科技人員的獲得感,這些將成為科技成果轉化的動力。
“政策像是開了一個閘”
“曾經有段時間,我們一直被相關部門的官員詢問,關于科技成果轉化還存在什么問題,有沒有要提的建議。每一次,我們都會提稅的問題!绷撼翘旖虼髮W技術轉移中心投資與知識產權運營部的副部長,主要負責的就是科技成果轉化鏈條上終端的轉化工作,他在對接高校的科研人員時發現,大部分專家都會提到稅的問題。
北京理工大學技術轉移中心主任戴斌曾算過一筆賬,以某高校專利轉讓費凈收入100萬元為例,假如按照70%的比例獎勵給發明人團隊,扣除稅款之后,最終發明人團隊得到的收益僅30余萬元,近一半都交了稅。
一些科研人員被迫想出了避稅途徑,有的“細水長流”,將科技成果轉化獎勵的一大筆錢拆成小數目慢慢發;有的“按兵不動”,錢先趴在學校賬戶上,等待政策松動。梁超說,每次和科研人員討論轉化的問題,稅都是繞不過去的坎。
“‘財稅58號文’可謂是一劑‘強心劑’。”廣西民族大學法學院教授齊愛民認為,“它解決的是一個科研人員獲得感的問題!饼R愛民說,隨著創新驅動戰略的實施,加強基礎研究,加強科技成果轉化已經成為全社會的共識,但因為科研體制、科技成果轉化難度大、激勵機制不足等原因,我國的科技成果轉化率一直很低。
這些年,政府有關部門、全國各大高校在促進科技成果轉化方面多有探索。去年以來,新修訂的《促進科技成果轉化法》、《實施〈促進科技成果轉化法〉若干規定》以及《促進科技成果轉移轉化行動方案》陸續出臺,半年間,促進科技成果轉移轉化法規日漸完善。
2016年,南開大學制定了《促進科技成果轉化管理辦法(試行)》,從科技成果歸屬、利益分配比例(科技人員占比80%)、允許在職人員創辦企業或到企業擔任技術職務、建立區域產業技術研究院、簡化審批手續等方面進行了探索,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績。
今年4月26日,教育部科技司、中關村管委會聯合發布《關于促進在京高校科技成果轉化實施方案》。方案提出,將推動高校技術轉移辦公室建設,并將高?萍汲晒D化績效納入“雙一流”建設考核評價體系,完善科研人員和成果轉化人才考核評價機制等以促進高?萍汲晒诰┺D化。隨后,北京大學、清華大學、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北京理工大學等入選首批12家中關村示范區的高校技術轉移辦公室。
政策大禮包紛至沓來,對科技成果轉化的促進作用如何?史志東的直接感受是,自己的業務量逐年增加了。史志東是某產學研協同創新服務平臺負責人,也就是俗稱的“科技中介”。他告訴記者,從剛開始一個月甚至幾個月只有一單到現在一天對接、洽談好幾單,這些年,科技成果轉化的數量大幅度提高了。
齊愛民也有相同感受,他在廣西創辦了一家科技企業孵化器。近來向他打聽科技成果轉化相關工作的教授專家多了起來,他說:“這次在科研獎勵稅收方面的探索像是開了一個閘,希望以后能有更多的活水涌進來!
培育“果實”得從“根”開始
科研成果獎勵稅收優惠政策是一個支點,依靠這個支點能否撬動整個科技成果轉化的大局,仍有待時間檢驗。上海市科學技術委員會體制改革與法制處原處長吳壽仁說:“這只是一攬子政策的一部分,科技成果轉化是久久為功的事情,不是一天兩天就能夠成功的!
吳壽仁長期工作在科技成果轉化的一線,他把自己多年的心得和體會都寫進了《科技成果轉化操作實務》和《科技成果轉化疑解》兩本書里。他認為,個稅優惠對科技人員有激勵作用,但還無法從根本上改變我國科技成果轉化的現狀,在現階段,科研與市場需求脫節仍是科技成果轉化面臨的最主要的問題。
“有些成果從開始立項就不是以市場應用為導向的,指望這些成果用來轉化怎么可能?”吳壽仁認為,如今高校的很多科技成果和市場脫節,并不能有效轉化,一些高校對于科技成果的預期、評判標準與市場差異不小,甚至有時候大相徑庭。
科研人員對自己研發的成果信心滿滿,拿到企業生產線上一嘗試卻發現根本沒辦法滿足企業的需求,這樣的“烏龍事件”,史志東就遇到不少。
前不久一家生產生物實驗室設備的龍頭企業找到他,希望能用新技術改進自家產品的電機設備。傳統的電機與工作臺是皮帶輪連接的,長時間工作后,皮帶磨損嚴重。這家企業了解到國外有一種新型節能電機,可以不用皮帶輪,直接帶動工作臺,于是,就委托產學研平臺幫忙尋找國內能研發這種電機的團隊。很快,某高;貞,他們團隊正在研究這項技術,雙方來來回回對接了許多次,約定兩個月后設計出成品,企業老板也滿懷期待。結果才過了一個星期,該高校團隊就“知難而退”了。史志東說:“真正設計的時候,高校才發現(實際)和他們設想的相差十萬八千里!
中國科學院大數據挖掘與知識管理重點實驗室成果轉化中心主任張展說,目前高校科技成果轉化確實出現了一些瓶頸,主要問題在于和市場的偏離程度。他說,高校會更多地關注實驗、科技的創新,而這些創新大規模推廣的前提是“市場環境滿足條件的”,“有些創新科研成果非常好,非常有前瞻性,但是由于當前硬件環境不足,以致并不能真正產生經濟價值!绷硗庖徊糠衷蚓褪怯捎谌鄙賹κ袌龅牧私猓蒲谐晒⒉荒芎芎玫貪M足企業的生產需求,轉化的成果也不如人意。
“這是一個系統工程,而現在只是頭痛醫頭,腳痛醫腳,沒有從根源上去促進。”史志東提到,一些促進科技成果轉化的政策總在“結果上打轉”。要想真正促進科技成果轉化,就必須從科研起點入手,“成果是怎么產生的,怎么開始的!
史志東拿種樹打了個比方,“樹上已經掛滿了果子,你再想這果子怎么才能更好,那只能爬得高一點去挑;如果今年就開始選苗、松土、施肥、剪枝,在果子長出來前精心培育,那明年的果子必然更好!
呼喚專業平臺、專業“中介”
為了更好判斷科技成果是否適合轉化,史志東團隊建立了一套判斷標準。他們將高?蒲谐晒譃榫偶。“判定為八級、九級的,是比較成熟的,適合轉化;如果是一級、兩級,那就是很基礎的,不適合轉化!笔分緰|告訴記者,為了制定這套標準,他們做了大量的市場調研,其中評判的標準涉及技術的上下游情況、市場情況、原材料的供應情況等50多項因素。
梁超他們也有自己的一套判定標準,叫技術商品化評價體系,也分為幾個維度,幾十個指標去評判。但同一件科研成果,在史志東和梁超手上很可能得到不同的判定級別。“轉化的關鍵是它的衡量標準。”北京青年科技創新成果轉化服務中心主任高賓說,有的轉化標準更多地傾向于市場,有的更多地傾向于彌補國家在一些行業領域的不足,有的純粹就是學術研究。從不同角度出發,判斷的標準大不一樣,這也是造成高校科研和市場脫節的重要原因。
史志東希望政府能統一一個標準,對科研成果有一個較為清晰的適合產業化的評估。有了統一的評價體系,高校和企業就能按照標準判定科技成果轉化的可行性,“我們自己做效率是很低的,由政府統一,更省時省力。”
除此之外,高賓認為,目前市場上還缺乏真正有實力的科技成果轉化平臺!翱赡苣闶且粋具備良好表演天賦的演員,但如果你想進入更高水平的舞臺表演,你就需要一個經紀人。他可能不會表演,但他能將你包裝得更好,把你的天賦展現得更好,某種程度上,我們缺這么一個環節!
梁超所在的技術轉移中心在全國有30多個分中心,每次有較好的科研成果發布時,梁超他們都會在相應城市舉行發布會,向企業介紹好的項目。但通過這種形式所能聯系到的企業極其有限,他也想找專業的科技中介來做這件事,但“現在沒有太多專業的技術中介,更多的是停留在做信息交換的基礎上,且還要從中牟取一個相對不低的收益。這就存在很多問題。”
“如果科技中介做不到一定的規模和專業性,他可能連高校的科技成果轉化的價值都不會太了解!备哔e表示,現在的科技中介市場魚目混珠,而且很多中介都很小,可能達不到高?萍汲晒D化這個量級!暗袠I發展是必要的,科技成果轉化最后一定要通過專業平臺,專業的科技中介!彼f。
- 科技部:《賦予科研人員職務科技成果所有權或長期使用權試點單位名單》發布 2020-10-20
- 教育部公布第二批高等學?萍汲晒D化和技術轉移基地認定名單 2020-09-10
- 科技部等9部門印發《賦予科研人員職務科技成果所有權或長期使用權試點實施方案》 2020-05-18
- 中國科技成果轉化2019年度報告出爐! 2020-05-14
- 科技部:到2025年布局建設若干國家技術創新中心 2020-03-26
- 令人期待的《北京市促進科技成果轉化條例》將于明年1月1日起實施 2019-1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