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7日,科睿唯安(Clarivate Analytics)發布了其2018年度“高被引科學家”名單,這也是該名單連續第五年發布。基于Web of Science數據,通過對過去十一年間的引文數據的分析,該名單遴選出了各領域中高被引論文數量最多即受到全球同行集體認可的最具引文影響力的科研人員。
“今年的高被引科學家名單新增了跨學科領域,以彰顯那些在多學科領域具有重大影響但在任何單一學科領域的高被引論文又不足以入選該名單的研究人員。例如,11月27日的免疫學家可能既是生物化學家又是分子生物學家,化學家可能也是材料科學家,甚至是工程師。”科睿唯安高級引文分析師David Pendlebury介紹說,“新的跨學科領域的引入,不僅使高被引科學家名單突破了傳統學科類別的人為壁壘,也使該名單與當今科研發展保持同步和相關性。”
本年度名單主要看點:
1.全球來自21個自然科學與社會科學領域的4000多(人次)高被引科學家入榜。
2.2018年名單新增了跨學科領域(cross-field category),由此遴選出了約2,000人次在幾個領域發表的高影響力論文具有卓越表現的研究人員。入選跨學科領域的高被引科學家數量超過其入選總人次40%的地區包括瑞典(53%),奧地利(53%),新加坡(47%),丹麥(47%),中國大陸(43%)和韓國(42%)。
3.美國高被引科學家數量遙遙領先,高達2,639人次;英國546人次。中國大陸高被引科學家就已達到482人次,比去年增加了一倍多,僅次于美國和英國,其中36人入選2-3個學科領域的高被引科學家名單,另有206人入選跨學科領域高被引科學家名單。包含了中國香港(51人次)、中國澳門(5人次)和中國臺灣(20人次)之后,中國高被引科學家達到558人次。在科研機構中,哈佛大學依舊高居高被引科學家數量榜首。
4.今年的高被引科學家分布于全球60多個國家和地區,但超過80%來自下表列出的10個國家/地區,而70%來自前5個國家/地區,使其成為全球頂尖科研精英的聚集地。
編輯從名單中整理了化學、材料及跨學科領域中與化學及材料相關入選的中國科學家名單,具體如下:
中國大陸化學領域高被引科學家
中國大陸材料領域高被引科學家
中國大陸跨學科領域高被引科學家
注:編輯水平有限,如果錯誤、遺漏請見諒。
- 雙一流大學2000-2018年度國家三大獎統計情況 2019-06-28
- 2018年工程和材料領域國家重點實驗室評估結果公布:6個實驗室整改 | 東華大學纖維材料改性國家重點實驗室獲評“優秀類" 2019-03-28
- 2018年中國高校發表SCI論文綜合排名報告 2019-03-05
- 2020科睿唯安全球高被引科學家出爐 | 化學、材料科學 2020-11-19
- 2019年中國高被引學者榜單今日正式發布! 2020-05-07
- 2019年全球高被引科學家名單發布 | 材料科學、化學 2019-11-20
- 四川大學王玉忠院士團隊《Prog. Polym. Sci.》綜述:PET及其混雜材料化學回收 2025-04-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