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現代化的核心就是建設教育強國,要建成教育強國就不能只是一部分強,而是東中西部都能得到均衡、充分的發展,中西部的學生也能享受到優質高等教育資源。”全國人大代表、西北農林科技大學校長吳普特說。
長期以來,重點院校少、教育經費投入不足、人才流失嚴重是制約中西部高等教育發展的三大難題。為求解中西部高等教育振興的三大難題,代表委員們紛紛建言獻策。
高等教育結構如何從“金字塔”轉向“五指山”
“看到各種排名,心里總有種說不出的滋味。”吳普特感慨地說,客觀指標很重要,但是對區域行業高校來說,僅僅靠這種客觀指標來評價還不盡完善,他認為還應考慮一所高校的辦學定位和承擔的國家戰略使命。
建立衡量大學辦學水平的科學評價指標體系,是國內外高等教育的一個共同難題。引導高水平大學持續健康發展,科學評價是核心。
中西部高校數和在校生數接近全國三分之二,體量非常大,承擔著為國家特別是中西部地區經濟社會發展提供人才支持和智力支撐的重要使命。
“應該建立多元化的、鼓勵大學追求卓越、具有特色的分類評價體系。”全國政協委員、東北大學校長趙繼表示,應當在評價中西部高校時,對大學服務國家戰略、服務區域振興作出的貢獻予以適當的考量。
事實上,在今年1月召開的教育部直屬高校工作咨詢委員會第28次會議上,趙繼在發言中就提到當前我國高等教育毛入學率已經達到了48.1%,預計到2020年前將邁入普及化階段,不能再用精英化的思維來辦普及化的高等教育。
“我們不能身子進入普及化、思想還停留在精英化階段;不能嘴上講多樣性、心里還想著同質化;不能再用一把尺子、一個標準、一個維度辦所有高校。高等教育的結構應該從‘金字塔’轉向‘五指山’,鼓勵更多高校辦出特色,向多樣化、差異化發展。”趙繼說,優質教育資源擴大不能僅靠少數頂尖大學的擴招,還要能辦出一批像巴黎高工、巴黎高師這樣的特色大學,結構改革和分類導向將是下一步我國高等教育改革的發力點。
“國家給我們的使命任務,就是為干旱半干旱地區農業可持續發展提供人才和科技支持。我們在評價時就不能僅僅只數論文,而應該綜合考慮大學的辦學使命定位、發展度和未來的成長性。”吳普特說。
中西部地區如何吸引優秀人才
東北的狗皮帽子戴到海南不熱嗎?人走了,帽子就留在東北吧。”在3月7日全國政協教育界別聯組會上,教育部部長陳寶生的話,在來自中西部高校的政協委員中引起了共鳴。
辦學,人才是關鍵,有了一流的師資、優秀的學生,一流大學建設才有基礎。但在吳普特看來,現在中西部優質生源都在往“東南飛”。“區位和待遇上的差距,人往東南走可以理解,但是教師都離開了,還招不到優質生源,中西部高校怎么發展?”吳普特說,這幾年國家人才計劃對中西部有所傾斜,但還不夠。而對那些在中西部拿到“帽子”就要走的人才,是否考慮“摘帽”,“人可以走,但‘帽子’得留下”。
“西部人才向東部流動,可不可以參考足球的轉會費呢?”全國政協委員、西安財經大學校長方明認為,應建立人才流動激勵和補償機制,對從東部地區向西部地區高校流入的人才,國家可給予工作生活津貼補助。對從西部地區向經濟發達的東部地區高校流入的人才,國家可要求流入地區政府向人才流出西部高校給予經費補償。
作為中西部地區民族大學校長,全國政協委員、廣西民族大學校長謝尚果對人才短缺深有感觸。
“中西部地區吸引人才的優勢不大,更多的還是靠自己培養,但我們連博士點、碩士點都很少,想要自己培養高層次人才都沒有機會。”謝尚果介紹,廣西民族大學2013年才獲得博士學位授予權,而且只有4個。
方明建議,可以采取類似“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骨干在職攻讀博士學位專項計劃”的方式,制定“西部省屬高校骨干教師在職攻讀博士學位專項計劃”,給定一定數量指標,為西部省屬高校定向培養高學歷人才。
“國家級科研基地、重點實驗室、國際交流平臺向中西部傾斜,也會吸引一大批優秀人才到中西部來。“吳普特說。
如何加大投入辦好中西部高校
“上世紀50年代,上海交大幾乎整體搬遷到西安,然而改革開放后隨著上海經濟的騰飛,上海交大的實力逐漸趕上甚至超過了西安交大。”在吳普特看來,要重視區域經濟差距對高等教育發展的影響。
“經費方面,尤其需要中央政府統籌考慮,加大轉移支付力度。”全國政協委員、西北工業大學黨委書記張煒對此也深有感觸,教育經費來自中央的差異不大,更大的差距是來自地方政府的投入。西部地區的地方政府已很努力,但由于經濟總量偏小、實力不足,能給學校的投入就比較少。
對此,吳普特建議,對行業特色明顯的院校,如農林水地礦油類高校,教育部門能否與相關部門聯合起來支持?因為行業特色院校培養的人才基本都是為這些行業服務的。
方明認為,可以制定有效激勵政策、措施和評價機制,推動中央各部委和中央企業在學科建設、人才培養、協同創新、研發基地、成果轉化等方面與原有隸屬關系的中西部省屬高校開展實質性合作,提供經費、人才等資源的支持,促進相關高校辦成特色鮮明的高水平大學。
在吳普特看來,“特色發展可能是中西部高校的一條振興之路”。
“新中國歷史上,我們學校自主選育的抗病高產優質小麥品種,先后主導了黃淮麥區4次品種更新換代,是真正為國家戰略而生,因國家戰略而為。”吳普特說,當前,西北農林科技大學在中亞地區開展科技推廣、農業教育,將中亞地區打造成“國際糧倉”進行了初步探索,服務“一帶一路”建設;組織師生深入西北五省區和內蒙古、西藏等地,開展大規模“鄉村類型與特征”調查……學校正是在解決區域經濟社會發展、服務國家戰略的偉大實踐中建設一流大學、一流學科的。
- 誠聘教授、副教授 - 國家“雙一流”建設高校-南京林業大學中比先進生物醫用材料聯合實驗室 2022-05-02
- 南開大學化學學院劉遵峰教授擬招收2022年海外一流高校優秀本科畢業生直接攻讀博士生、以及招聘博士后若干 2022-04-21
- 教育部公布第二輪“雙一流”建設高校及建設學科名單 2022-02-14
- 貴大校長鄭強建議給西部高校師資財政支持 2016-03-08
- 貴州大學等中西部14所大學擬成立“高校聯盟” 2013-07-22
- 千名中西部大學校長將赴海外研修 2012-08-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