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日,為充分發揮高校的學科和人才優勢,解決我國高校基礎研究缺少“從0到1”原創性成果的問題,教育部科技部聯合召開共同加強“從0到1”基礎研究高校座談會。此次會議也是2019年落實科教協同機制領導小組會議,以加強科教協同,明確加強“從0到1”基礎研究的主攻方向,提升高校原始創新能力。教育部黨組書記、部長陳寶生,科技部黨組書記、部長王志剛,出席會議并講話。
陳寶生強調,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要實現建設世界教育強國和科技強國的目標,離不開高水平人才培養和高水平科學研究。我們要繼續緊密合作,共同把科教協同機制發揮得更好,進一步提升高校科技創新能力。一是回頭看。去年6月份以來,黨中央、國務院在幾個重要會議上都對高校科技工作作出重要指示和部署。科技部、教育部科教協同工作機制建立以來,敢啃科教體制改革的硬骨頭,吹響核心技術攻關的集結號,高舉基礎研究的旗幟,初見成效。二是往高處看。要進一步加強高校“從0到1”基礎研究,往最高處定目標,攀登基礎研究的珠穆朗瑪峰,并從五個方面做好工作,首先是選好登山者,配備好向導、裝備,保障好營地,建設好團隊,并不斷沖鋒,攻堅克難狠抓落實,把高校在國家創新體系中的作用發揮得更充分。三是往遠處看。要把立德樹人根本任務、改革政策、保障措施落實好,強化科研育人功能,要做好科研人員、學生的價值引導,繼續加大實踐力度,在放權的同時,管理和服務水平要跟上去,政策措施要實,資源投入要實,人員隊伍要實。
王志剛指出,加強“從0到1”基礎研究工作,關鍵是要營造良好原始創新環境,改革科研評價制度。要遵循基礎研究規律,適應大科學、大數據、互聯網時代科學研究的新特點。“從0到1”基礎研究既要強調好奇心導向,也要強調目標任務導向;要堅持穩定支持和競爭支持相結合。
會前,兩部聯合起草了《科技部 教育部關于共同推進高校加強“從0到1”基礎研究行動方案》(簡稱《行動方案》),作為推進相關工作的重要抓手。
該方案提出了優化高校原始創新環境行動、組織實施原始創新長期項目專項行動、強化國家科技計劃原創導向行動、強化高校國家重點實驗室原始創新行動和實施創新科學研究手段行動等五大行動。它的目標很明確——解決我國基礎研究缺少“從0到1”原創性成果問題。
給原始創新一個寬松環境
《行動方案》的第一條,就是營造環境。
“這點特別重要。很多時候,人不是選拔出來的,而是在良好環境下成長出來的。”李家俊說,基礎研究需要得到長期穩定的支持,但如今一些高校的氛圍,讓人坐不住冷板凳。“我還是建議國家加大對基礎研究的投入力度,也給高校更多自主權。”這不僅僅是指自主確定研究選題的權力,也包括高校自主支配科研經費的權力。
清華大學校長邱勇對《行動方案》中提出的“推動高校建立有利于原始創新的評價制度”表示贊同。他透露,清華大學也將于近日出臺本校完善評價體系的文件。不過,他表示,高校的評價制度要改,更高級別的指揮棒也得改。如果評價學校和學科時依然沿用老辦法,改革恐怕難以順利實行。
“除了評價和管理,環境建設還應包括文化建設——我們要有鼓勵探索、寬容失敗的文化。”邱勇說。同濟大學校長陳杰進一步提出,促進高校一流創新文化建設應該也是一項重要任務,要讓年輕人勇于挑戰傳統、挑戰權威,讓不同的思想能夠在相對寬松的環境中碰撞和交流。
讓青年人成長起來
青年人,也是高校中的一股生力軍。怎么支持這樣一個處在科研黃金期但是資源相對匱乏的群體?
《行動方案》也特別提出,要支持一批30到40歲具有高級職稱或博士學位的優秀青年科學家,根據確定的重點方向,讓其自主確定研究內容和技術路線,按需提出年度經費,不用再為找錢費神。
“要讓大家能安靜下來,做真科研、真學問。”四川大學校長李言榮說。對年輕人,還是要注意用代表作或者科研影響力來評價,尤其是注意其國際合作對象的層次。對有科研潛力的年輕人,可以實行“免檢”——不要讓他們擔任行政職務,為其配備行政秘書,讓他們安心做科研。
李家俊還注意到了一個群體——博士后。他認為,要發揮年輕人的創造力,也應重視我國的博士后隊伍。“中國成為教育強國和科技強國的時候,就是國際上優秀的年輕人愿意來做博士后的時候。”李家俊表示,從目前來看,我們并沒有用好博士后這支人才隊伍,管理過于僵硬,亟須體制改革。
在學科交叉處找寶藏
重大突破,往往出現在學科交叉處。與會高校校長普遍感慨,現在的學科交叉融合還是不夠。
“原有的學科結構很難適應現代科技的發展形勢,目前我們或多或少存在著學科體量不均,學科壁壘明顯,學科調整機制不明晰,資源配置碎化等問題。”北京大學黨委書記邱水平建議,支持高校構建可持續發展的學科體系,鼓勵智能科學、工程科學、藝術和人文社會科學之間的交叉融合。
很多前沿科學問題并非單一學科可以解決。陳杰指出,可以在行動方案中對鼓勵學科交叉融合提出更多舉措,比如加大對交叉學科研究中心設立的支持力度,增加交叉學科博士生、博士后的數量;再比如,對交叉學科培養的博士生,畢業時能否考慮授予兩個一級學科所在門類的學位。
會上,北京大學、清華大學、天津大學、同濟大學、南京大學、東南大學、浙江大學、武漢大學、四川大學、蘭州大學主要負責人就如何進一步推動高校“從0到1”基礎研究相關工作作交流發言。
王志剛對現場校長、書記的發言特別是意見建議逐一回應。他強調,要充分發揮高校在加強“從0到1”基礎研究工作中的作用。高校是國家創新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應充分發揮高校在自由探索、學科交叉方面的優勢,進行自主布局;要推進科研評價改革,堅持分類評價;要加強對青年科學家的培養,拓寬支持青年科學家的渠道,為青年人創造更多機會;要改善學術環境,加強學風建設,營造良好的學術氛圍。科技部將配合教育部,為高校加強“從0到1”基礎研究做好服務。
- 誠聘教授、副教授 - 國家“雙一流”建設高校-南京林業大學中比先進生物醫用材料聯合實驗室 2022-05-02
- 南開大學化學學院劉遵峰教授擬招收2022年海外一流高校優秀本科畢業生直接攻讀博士生、以及招聘博士后若干 2022-04-21
- 教育部公布第二輪“雙一流”建設高校及建設學科名單 2022-02-14
- 2025年世界彈性體科技與工程論壇暨中國橡膠基礎研究研討會將于2025年9月15日在上海舉辦(第一輪通知) 2025-02-21
- 第二十屆中國橡膠基礎研究研討會將于2024年10月18日在太原召開(第一輪通知) 2024-05-09
- 四川大學李乙文/顧志鵬團隊與華西醫院蔣獻團隊:用多酚來提升山椒素的穩定性 - 從基礎研究到產品轉化 2024-02-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