汗液是機體正常活動的代謝產物,富含大量與健康相關的生物標志物,而基于汗液檢測的智能傳感器件,則具有非侵入式和實時連續監測等優勢,近年來成為可穿戴健康領域的研究重點。另一方面,當今社會的醫療體系大多是被動的,患者只有在發覺自身有明顯的癥狀后才聯系醫生進行病情的診斷和醫治。這種體系缺乏前期預判,也沒有辦法預防疾病發生,無法實現健康的實時監測。因此,科研人員致力于新型醫療模式的構建,配合可穿戴傳感器件的快速發展,既不需要昂貴大型的醫療診斷器材又可節省專門的醫護人員,從而實現實時性、前瞻性和個人化的醫療體系。
全激光加工智能多模式傳感貼片
近日,北京大學信息科學技術學院張海霞教授課題組與加州理工學院高偉(Wei Gao)教授研究團隊合作,提出了一種新型“皮膚上的實驗室”概念,即通過全激光加工的方式,制備了集成式多模式皮膚傳感貼片,并配合微流道結構與柔性電路板,實現了汗液多項微量生物信息的原位準確探測與實時新陳代謝管理,相關研究成果以“A laser-engraved wearable sensor for sensitive detection of uric acid and tyrosine in sweat”為題,發表于Nature Biotechnology,為下一代智能健康檢測提供了新的研究思路,受到了各界研究學者的廣泛關注。其中,加州理工大學博士生楊依然、北大信息學院博士生宋宇為論文的共同第一作者,高偉為論文通訊作者,Santa Clara大學On Shun Pak教授、Princeton大學Lailai Zhu博士、UCLA醫學院Tzung K. Hsiai與Zhaoping Li教授、張海霞為論文合作者。
該智能傳感器件在顯示較高靈敏度的同時,兼具低成本、大規模制備等優勢,具有讓病人在家中非侵入式監測痛風、糖尿病、心腦血管等疾病的可能。這種準確實時的健康信息可以為病人提供輔助式健康管理,及時調整用藥劑量及飲食作息。在不影響患者生活方式的同時,傳感器可進行各項生理信號的長期監測與動態管理,為實時性、前瞻性、定制化的醫療健康大數據提供可能。
- 福大楊黃浩教授/張進教授、福醫大附一醫院吳巧藝主任醫師 AFM:氧化應激驅動的多模態抗菌電子皮膚貼片用于慢性傷口實時監測與治療 2025-02-24
- TIBI朱楊志教授團隊 AM:一款新型柔性、高透氣性、自粘附且可生物降解的氣凝膠基電子皮膚貼片用于實時連續檢測多種生物標記物水平 2022-12-31
- 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陳鵬教授和徐臣杰教授研發出能使脂肪燃燒的皮膚貼片 2017-12-29
- 中北大學王智教授團隊 CEJ: 通過動態交聯和大量氫鍵制備高性能易降解和可回收熱固性聚氨酯應用于泡沫傳感器 2025-05-06
- 廈大廖新勤 AFM 后又發 AM : 章魚觸手啟發的邊緣智能觸摸意圖識別的傳感器內自適應積分 2025-05-03
- 廈門大學廖新勤 AFM:基于梯度超表面結構的事件驅動觸覺傳感器用于自適應抓取 2025-04-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