硅基氣凝膠是目前性能最好的固態超絕熱材料。目前,它被大規模使用在工業管道、高鐵、運輸和建筑等領域的保溫(或保冷),宇宙高速粒子捕獲或工業催化中。瑞士聯邦材料科學技術實驗室Empa的研究人員成功地設計出一種氣凝膠墨水及其相應的打印技術,使得氣凝膠可進行微型化制造,從而進入到微電子和精密加工工程。最新一期的“Nature”雜志發表了相關的研究并在Nature Podcast上進行了專題報道,展示了如何采用二氧化硅氣凝膠和二氧化硅復合材料高精度制造3D打印零件 。這為氣凝膠在高科技行業,例如微電子,機器人技術,生物技術和傳感器技術等領域的應用,打開了新的可能性。
為證明可采用3D打印制作精密的氣凝膠結構,研究人員打印了硅氣凝膠蓮花。圖片版權:Empa
文章于8月19日在著名的科學雜志《自然》(Nature)上發表,采用了簡單的標題“二氧化硅氣凝膠的增材制造”,但是背后隱藏著突破性的進展。二氧化硅氣凝膠具有出色的隔熱性。但是在實踐中,它還因其結構的脆性而聞名,因此,通常將它們用纖維,有機或生物聚合物增強來進行大規模應用。并且,由于其極低的力學性能,這種材料不可能進行機械加工或減材制造。在小型模具中直接成型也不可靠,因為廢品率太高,并且形狀不能太復雜。這就是為什么氣凝膠幾乎不能用于小規模的應用。
穩定,結構良好的微結構
由趙善宇,吉爾伯托·西奎拉(Gilberto Siqueira)和威姆·馬爾菲(Wim Malfait)領導的Empa團隊成功地使用3D打印技術從二氧化硅氣凝膠中制造出穩定,形狀良好的微結構。印刷結構可以薄到幾十微米,而熱導率低于16 mW /(m K)僅為同等厚度聚苯乙烯的一半。同時,印刷二氧化硅氣凝膠具有更好的機械性能,可以進行鉆孔和研磨。這也為3D打印氣凝膠模制品的后處理開辟了全新的可能性。
目前,此技術已申請專利,通過打印材料的優化,可以精確地調節二氧化硅油墨的流動性和固化性能,從而使自支撐結構和薄膜都可以被打印。為突出打印懸垂結構的能力,研究人員打印了蓮花的葉子和花朵。由于二氧化硅氣凝膠的疏水性和低密度,打印材料可以漂浮在水面上。
具有超憎水性的3D打印硅氣凝膠蓮花。圖片版權:Empa
絕緣材料:微電子和醫學設備
利用微結構材料,現在即使在緊密相鄰的小型的電子元件中,也可以實現彼此隔熱。研究人員演示了溫度敏感組件的熱屏蔽和局部“熱點”的熱管理。并且,未來可能的應用,可以屏蔽醫療植入物內部的熱源,使得熱源表面溫度不超過37度以保護人體組織。
氣凝膠打印微型屏蔽罩可以有效地屏蔽電子組件中的熱量。熱圖像顯示屏蔽主板上電壓控制器的熱量(左側不帶絕緣,中間帶鋁條散熱,右側帶3D打印的定制氣凝膠塊)。圖片版權:Empa
功能性氣凝膠膜
3D打印使多層/多材料組合成為可能。研究人員使用打印的多層氣凝膠膜構造了“熱分子”泵(Knudsen泵)。這種滲透泵不帶任何運動部件,以丹麥物理學家Martin Knudsen的名字命名,原理基于在納米級孔或一維通道網絡中的受限氣體傳輸。該團隊打印純硅氣凝膠層作為分子泵,頂層打印摻雜氧化錳納米顆粒的氣凝膠層。當氣凝膠膜放在光源下,吸光面變熱并開始泵送氣體或蒸氣。
靠陽光驅動的Knudsen泵不僅可以泵送,如果空氣被污染物或環境毒素(如甲苯)污染,則空氣可以循環通過膜數次,并且污染物可以被錳氧化物納米顆粒催化分解。這種以太陽能為動力的自催化方案由于其簡單和耐用性,在小規模的空氣分析和凈化領域特別有吸引力。
Empa研究人員現在正在尋找想要將3D打印氣凝膠結構集成到新的高科技應用中的行業合作伙伴。
文章鏈接: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586-020-2594-0
Nature podcast: 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d41586-020-0244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