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狀記憶聚合物(SMPs)是一種典型的智能材料,它能夠在外部刺激的作用下實現形狀的改變。從智能自緊縫合線、可膨脹支架到空間可展開結構,形狀記憶聚合物材料與結構越來越多地出現在日常生活中。與此同時,小型化趨勢為納微結構SMPs的應用提供了廣闊的前景。然而,在微米和亞微米水平上合成復雜結構的方法有限,因此阻礙了這個領域的發展。并且,將SMPs器件縮小到微米級時,想要其保持形狀記憶功能仍然是一個挑戰。
近日,哈爾濱工業大學冷勁松教授團隊與英國劍橋大學Stoyan K. Smoukov教授、西班牙加泰羅尼亞納米科學和納米技術研究所(ICN2)Claudio Roscini教授共同合作,通過乳化液滴及界面聚合的方法成功制備了形狀記憶聚氨酯(SMPU)微膠囊。這種微膠囊具有制備簡單、形態可調、變形量大、形狀記憶性能好等優點。微膠囊的空心結構使其相較于聚合物顆粒具有更大的活性成分負載量,因此能夠使其在一些應用上具有更大的容積。所得微膠囊的合成制備方法可以很容易地擴展到更多的應用中。
本研究分別以兩種脂肪族三異氰酸酯DesmodurN100和DesmodurN3300為原料,合成了一系列含氨基甲酸酯鍵的多嵌段共聚物SMPU微膠囊。圖1為SMPU微膠囊的制備過程示意圖。
圖1. SMPU微膠囊制備過程示意圖
SMPU微膠囊具有核殼結構,為了定量分析SMPU微膠囊的形狀記憶性能,本研究將微膠囊拉伸到不同的程度(分別拉伸50%、80%、100%和120%),用熒光顯微鏡能夠明顯觀察到SMPU微膠囊的形狀回復過程,以拉伸至80%的SMPU微膠囊為例(圖2),在60℃加熱30秒左右,形狀回復至初始形狀。無論變形長寬比如何,SMPU微膠囊都表現出良好的形狀記憶性能,橢球形微膠囊在加熱后均可回復為長寬比接近1的球形。根據測量的長寬比能夠計算變形橢球體的表面積,在藥物輸送應用中,表面積會嚴重影響內部內容物的擴散速率,在如此大的表面積變化下,SMPU微膠囊具有調節藥物釋放速率的潛力。
圖2.SMPU膠囊的微觀結構及形狀回復過程
該項研究成果以“Shape Memory Polyurethane Microcapsules with Active Deformation”為題發表在《ACS Applied Materials & Interfaces》上,論文第一作者為哈爾濱工業大學青年教師張風華博士,共同通訊作者為冷勁松教授、Claudio Roscini教授和Stoyan K. Smoukov教授。
全文鏈接:https://doi.org/10.1021/acsami.0c14882
- 浙大潘鵬舉/余承濤團隊 Adv. Mater.:基于聚合物熔融-重結晶構筑自硬化形狀記憶材料 2025-05-10
- 華工郭建華、蔣興華團隊 CEJ:具有優異吸波性能和紅外/微波刺激響應形狀記憶功能的自修復型FCIP/RGO/PUU柔性復合材料 2025-04-20
- 上海交大鄭思珣教授課題組 Macromolecules:一種兼具自修復性、形狀記憶和離子電導性能的有機-無機雜化共聚物 2025-04-16
- 中北大學王智教授團隊 CEJ: 通過動態交聯和大量氫鍵制備高性能易降解和可回收熱固性聚氨酯應用于泡沫傳感器 2025-05-06
- 韓國KAIST應鄔彬、寧波材料所朱錦 Macromolecules:紅海星啟發的水下自愈材料突破 2025-04-29
- 西北大學魏洪秋副教授、于游教授團隊 AFM:面向可定制化智能軟設備的多功能、可打印聚氨酯材料 2025-04-15
- 東南大學葛麗芹教授團隊 CEJ 綜述:具有免疫調節特性的工程化微膠囊在癌癥、炎癥和自身免疫中的應用 2025-04-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