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名高分子物理化學家、中國科學院院士、武漢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張俐娜,因病醫治無效,于2020年10月17日20時在武漢逝世,享年80歲。
張俐娜院士1940年8月14日出生于福建省光澤縣,祖籍江西萍鄉;1963年7月畢業于武漢大學化學系;1963年7月至1973年7月在北京鐵道科學研究院金屬及化學研究所工作;1973年7月調任武漢大學化學系講師;1985年5月至1986年7月獲日本學術振興會獎學金(JSPS)赴大阪大學做客座研究員,從事高分子溶液理論研究;1986年12月加入中國民主同盟;1988年6月晉升為副教授;1993年6月晉升為教授;2011年11月當選為中國科學院院士;2019年6月光榮退休。
1962年張俐娜(右一)與同學在武漢大學圖書館門前
張俐娜院士是中國化學會纖維素專業委員會發起人,曾先后兼任中國化學會高分子專業委員會分子表征學科組主任,中國材料研究學會環境材料分會第一屆委員會委員,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化學科學部第十、十一屆評審組委員,中國化學會第二十九屆理事會常務理事,第十屆全國政協委員,第八、九屆民盟中央委員,第八屆湖北省政協常委。擔任美國化學會刊物ACS Sustainable Chemistry & Engineering副主編,《高分子學報》、Cellulose、Chinese Journal of Polymer Science、Journal of Biobased Materials and Bioenergy、Journal of Applied Polymer Science、Bioactive Carbohydrates and Dietary Fibre等多個國內外學術刊物編委。
1988年張俐娜(右)指導本科生做實驗
張俐娜院士畢生致力于高分子物理與天然高分子材料的基礎和應用研究工作,積極投身國家可持續發展戰略,屢挑重擔,尤其是在天然高分子及高分子物理領域潛心研究,攻堅克難,取得一系列開創性的研究成果。在纖維素和甲殼素的研究方面,張俐娜院士針對農林廢棄物中大量的纖維素以及海產品加工廢棄物中的甲殼素和殼聚糖等天然高分子,她利用水溶劑實現其“綠色”轉化;面對最難溶解的高分子,她開創了一系列嶄新的無毒、低成本的“綠色”溶解技術,并初步實現綠色工藝生產再生纖維素纖維和甲殼素纖維的工業化。這些成果在生物醫學、能源儲存、污水處理和紡織制造等方面極具應用前景。
2000年張俐娜被授予“全國先進工作者”稱號
張俐娜院士先后主持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點項目、國家973、863、國際合作等重大項目20多項;在國內外重要學術刊物發表論文600余篇,被他人引用近兩萬次;獲準專利100余項;主編專著有《高分子物理近代研究方法》《天然高分子改性材料及應用》《天然高分子科學與材料》《基于生物質的環境友好材料》等;組織撰寫了國家“十二五”重點規劃圖書《天然高分子基新材料》系列叢書共十部,也是目前國內外第一套詳細介紹天然高分子的學術專著;獲得國家自然科學獎二等獎1項,湖北省自然科學一等獎1項及技術發明一等獎1項;2012年度入選高校十大科技進展。其研究成果的原始創新性及學術價值和應用前景在國內外產生重要影響。2011年,她獲得國際可再生資源領域最高獎——美國化學會安塞姆?佩恩獎,是首位獲得該獎的中國科學家。2015年英國皇家化學會Chemistry World刊物對張俐娜院士進行了專訪并評價她為“中國‘綠色’化學的先驅和斗士”。
2013年張俐娜(左)和杜予明榮獲國家自然科學二等獎
張俐娜院士心系國家發展,充分發揮專業優勢,主動投身于國計民生領域重大課題攻關研究,無私奉獻,充分體現了當代知識分子的責任擔當和價值追求。她主持承擔了中國科學院院士局咨詢項目“海洋生物質資源開發與利用中存在的問題和對策”以及“發展綠色和可持續化學與化工的重要性及對策”,為國家海洋經濟及可持續化學與化工的發展提供了重要參考。張俐娜院士始終堅信科研首先應該服務于國家的重大需求,十分注重產學研結合和科研成果的轉化工作,并為之鍥而不舍。她帶領科研團隊長期致力于天然高分子的研究及開發,不少成果已經或正在進入產業化試驗階段,為我國可再生資源的研究和應用做出了重要貢獻。張俐娜院士獲得2012年度武漢市科技最高獎——科技重大貢獻獎,以表彰她在生物大分子新材料和生化品基礎研究領域取得的具有重大應用前景的原始創新性成果。

2019年8月張俐娜(右一)指導研究生
張俐娜院士忠誠黨的教育事業,以德執教,潛心教書,精心育人,為人師表。她在教學科研一線辛勤耕耘數十載,年逾七旬仍堅持在講臺上給本科生授課,她的《高分子科學導論》課堂深受學生喜愛。她常鼓勵學生“中國人應該做自己的創新工作,而且在做基礎研究時還要考慮應用前景,這樣才對國家、對人民有用,也才會有科研激情和動力”。她非常重視學生德智體全面發展,注重對學生進行學術道德、人品和愛心責任等多方面的教育,為國家培養了一大批優秀人才,他們中的很多人已成為相關領域的中堅力量。張俐娜院士還非常關心學院發展和青年教師成長,經常給予青年教師在業務等方面悉心指導和幫助。她曾榮獲1993年“全國優秀教師”、1996年中國婦女英文版封面人物、2000年“全國先進工作者”、被學生評選為2017年“武漢大學我心目中的好導師”、榮獲2019年“武漢大學研究生教育杰出貢獻校長獎”等榮譽。
張俐娜在實驗室
張俐娜院士堅定擁護中國共產黨的領導,模范堅持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制度,主動參政議政,積極建言獻策。在擔任全國政協委員和湖北省政協常委期間,她先后在全國、省、市政協會議上提交60余項提案,撰寫多條參政議政信息,并多次對環境污染等問題建言獻策,獲得政府部門高度重視和肯定。她還應邀到國內外近70所院校進行講學,傳播天然高分子前沿知識以及創新、奉獻和鍥而不舍的科研精神。同時,她還到20余所中小學作科普、勵志教育講座,結合自身經歷講述如何愛國、愛家以及如何成為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有用人才,為下一代的茁壯成長樹立了榜樣。她還用自己的收入向中學母校和故鄉中學捐贈獎學金,激勵后輩成長成才。2019年,張俐娜院士光榮入選湖北省慶祝新中國成立七十周年“最美芳華?70年70人”。
張俐娜在辦公室
作為我國天然高分子科學領域的杰出科學家,張俐娜院士把自己的一生無私奉獻給了祖國的科研和教育事業,為我國化學學科特別是高分子物理與天然高分子材料領域的研究和發展做出了卓越貢獻。生命不息,奮斗不止,張俐娜院士身上體現的以德執教、求真求新、淡泊名利、勇于開拓、無私奉獻的精神,永遠值得我們敬仰和學習。
張俐娜院士千古!
- 西南大學黃進教授和甘霖副教授《紀念張俐娜教授專輯》綜述:表面修飾方法學研究助力纖維素納米晶新材料發展 2021-09-20
- 武漢大學張俐娜院士課題組綜述:三螺旋多糖鏈構象及其生物活性的研究進展 2020-02-17
- 武漢大學張俐娜院士課題組綜述:可持續高分子-纖維素新材料研究進展 2020-01-16
- 中科院化學所賈迪課題組 Nat. Commun.:利用物理特性調控帶電復合水凝膠材料黏彈性質新策略 2024-05-05
- 南京大學胡文兵教授教學論文介紹如何理解高分子鏈結構 … 2024-04-09
- 中國化學會第七屆高分子結晶研討會將于2024年4月26日-29日在天津舉行(第一輪通知) 2024-02-04
- 浙大王征科課題組《Adv. Sci.》綜述:生物材料在角膜再生中的應用 2025-0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