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1月29日,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以下簡稱自然科學基金委)交叉科學高端學術論壇在京召開,論壇開幕式上,自然科學基金委黨組成員、副主任王承文宣讀了《中央編辦關于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設立交叉科學部的批復》以及交叉科學部“三定”方案。李靜海主任在會上提出了建設交叉科學部的4個關鍵點。此前,基金委網站已經在機構設置一欄里增加了交叉科學部。近日基金委公布的最新的流項招聘啟事中,公布了交叉科學部四個科學處,十個學科。
自然科學基金委交叉科學高端學術論壇在北京召開。第十二屆全國政協副主席、中國科協名譽主席韓啟德院士,自然科學基金委原主任陳佳洱院士,自然科學基金委黨組書記、主任李靜海院士,中央紀委國家監委駐科技部紀檢監察組、國家發展改革委、教育部、中國科學院、中國工程院、中央軍委科技委、中國科協有關負責同志和相關領域專家,自然科學基金委領導班子成員出席論壇開幕式,自然科學基金委各部門主要負責同志參加開幕式。論壇開幕式由自然科學基金委黨組成員、副主任陸建華院士主持。

韓啟德主席在論壇開幕式上致辭并作大會報告。他指出,交叉科學部成立正當其時,發展空間巨大,但任務艱巨,必須正確定位,務求實效,團結協作,穩步推進,推動我國交叉科學繁榮發展。他強調,學科交叉是科學發展的必然,是水到渠成的事情,不能拔苗助長,要防止一哄而上。學科交叉的關鍵在于提出好的研究問題,要實行目標導向,科學部初期要下大力氣去主動發現與組織好的項目,但更重要的是創造有效的交流平臺,發揮紐帶作用。發展交叉學科的依靠力量是原有學科的優秀團隊與人才。要完善符合學科交叉的同行評議制度。新成立的交叉科學部要與原有科學部緊密合作。
李靜海主任在開幕式上發表講話。他指出,2018年以來,自然科學基金委深入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基礎研究是整個科學體系的源頭,是所有技術問題的總機關”“科技領域是最需要不斷改革的領域”等重要論述,深刻把握新一輪科技革命、特別是正在發生的科研范式變革帶來的重大機遇和挑戰,遵循基礎研究發展規律,圍繞管理中面臨的深層次問題,深化科學基金改革。設立交叉科學部就是落實“完善學科交叉融合機制”改革任務的重要舉措。 李靜海主任強調,當前,學科交叉融合是大勢所趨,全球廣泛關注,但機遇和挑戰并存。如何促進學科交叉融合研究,一直以來都是世界各國科學資助機構面臨的一個共同難題和挑戰。對于我國這樣的科學后發國家,交叉研究則更加困難。但強化學科交叉和尋求新的科研范式是未來科技快速發展的必由之路,也是我國實現科技自立自強的重要途徑。我們必須擺脫慣性思維,抓住科研范式變革的機遇,匯聚力量凝練我國交叉研究的重大方向,大力推動學科交叉研究。
李靜海主任強調,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提出要堅持創新在我國現代化建設全局中的核心地位,把科技自立自強作為國家發展的戰略支撐。要加強基礎研究,注重原始創新,優化學科布局和研發布局,推進學科交叉融合。科學基金工作要貫徹落實五中全會精神,進行系統部署,推進深層次改革。
李靜海主任要求交叉科學部要堅持探索新科學研究范式、解決重大交叉科學問題的資助定位;
重視人才培養,優化配置,探索建立符合交叉研究特點和規律的資助管理機制;
突出問題導向,引導和鼓勵科研人員凝練交叉科學問題,聚焦知識體系中不同知識范疇中的復雜性共性原理和重大復雜科學問題;
以實質性交叉為導向,推動新興交叉領域取得重大原創突破,為促進我國基礎研究高質量發展,建設世界科技強國作出應有貢獻。
論壇開幕式上,自然科學基金委黨組成員、副主任王承文宣讀《中央編辦關于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設立交叉科學部的批復》以及交叉科學部“三定”方案。交叉科學部常務副主任陳擁軍介紹了交叉科學部發展思路。參會部委嘉賓代表中國科協黨組成員、書記處書記宋軍及參會專家代表趙宇亮院士、杜江峰院士、雒建斌院士分別致辭。
本次論壇由自然科學基金委交叉科學部和辦公室主辦,來自計算數學、人工智能、生物物理、人因工程、量子計算、納米生物學、地磁學、類腦科學、材料學等跨學科交叉研究領域的32位專家學者出席會議。論壇由趙宇亮院士、鄂維南院士和自然科學基金委交叉科學部常務副主任陳擁軍共同主持。
與會專家一致認為,學科交叉融合是未來科學發展的必然趨勢,是加速科技創新的重要驅動力。自然科學基金委交叉科學部的成立是推動交叉科學繁榮發展的一個重要創新舉措,符合科技發展創新理念,順應學科發展交叉趨勢,也符合廣大科研工作者的殷切期望。
-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成立第九大學部 2020-1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