輸尿管支架管是泌尿外科常用的引流植入物,目前所有患者均需經歷二次手術取出支架。支架取出手術增加患者的痛苦和經濟支出,另一方面,在支架管植入期間有26.7%的患者會出現導管相關尿路感染。研究發現高達90%的支架管表面有病原體黏附,其中55%以生物膜形式存在。因此,制備力學性能優良、降解行為可控、生物相容性高且能長期抗生物膜的可降解輸尿管支架具有重大意義。生物膜形成的關鍵是蛋白的黏附,而觸殺型抗菌表面多為聚陽離子,容易在靜電力作用下與帶負電的蛋白結合,致使抗菌表面的失效。
王璐教授團隊開發出一種纖膜結構可降解輸尿管支架管,通過多巴胺的自聚合在支架管表面構建微納米級仿生突起,進一步交聯超支化聚酰胺-胺大分子提高支架的親水性和表面電位,構建超親水聚陽離子表面。在體內外實驗中,支架管展現出高效持久的抗生物膜性能及良好的生物相容性。
圖1 纖膜結構輸尿管支架管的制備、表面改性及抗生物膜機制示意。
采用PGA和PGLA復絲纖維編織管狀織物,熱處理得到纖膜結構支架管。將多巴胺在支架管表面自聚合形成微納米級仿生突起,進一步交聯超支化聚酰胺-胺大分子構建超親水聚陽離子表面。在尿液環境中,氨基基團優先與水分子結合形成水合層,防止蛋白及細菌尸體的黏附。
圖2 支架管表面纖膜結構及微納米突起結構電鏡圖。
支架管由毫微米級微型單元的纖維束構成,可防止降解碎片過大引起輸尿管堵塞。纖維及膜表面經多巴胺自聚合后形成微納米顆粒,進一步交聯超支化聚酰胺后顆粒粒徑增長。
圖3 體內植入后,支架管表面細菌計數、電鏡觀察及活/死細菌染色圖片。
與商用聚氨酯支架管及未經處理的纖膜結構可降解支架管相比,超親水抗菌支架管展現出明顯的抑制細菌粘附及生物膜形成的效果。
該研究以Biodegradable Anti-Biofilm Fiber-Membrane Ureteral Stent Constructed with a Robust Biomimetic Superhydrophilic Polycationic Hydration Surface Exhibiting Synergetic Antibacterial and Antiprotein Properties為題,發表于國際期刊《small》,該論文共同第一作者是東華大學紡織學院博士生高立恒,劉星星和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第九人民醫院副主任醫師徐明曦,通訊作者為東華大學王璐教授,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第九人民醫院副主任醫師達駿和王一惟。
論文鏈接:https://onlinelibrary.wiley.com/doi/epdf/10.1002/smll.202006815
- 浙江大學周民/徐峰、新加坡國立大學陳小元團隊《ACS Nano》: 超聲激發微球介導細菌鐵死亡治療MRSA肺炎的研究 2023-06-15
- 中山大學岳軍課題組《Chem. Mater.》:工程化陽離子超支化聚脲抗細菌生物膜研究 2023-06-14
- 華南理工大學趙祖金教授 Small:磷化膦哚陽離子AIE抗菌劑高效治療耐藥細菌感染 2022-04-28
- 寧波材料所趙文杰、嚴明龍 Small:污損抑制/阻抗與自我更新協同的可降解有機硅水凝膠涂層 2025-05-10
- 華東師大張利東教授團隊 AHM:新型醫療器械 - 可降解且具有梯度硬度的水凝膠介入導管 2025-04-30
- 吉大孫俊奇、李懿軒團隊 Carbohyd. Polym.:用于無害化處理柔性印刷電路板的高穩定性、可循環與可降解的可逆交聯水塑料 2025-04-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