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界中存在許多各向異性結構,例如牙釉質中高度礦化取向的膠原纖維、木材中沿生長方向取向的木質纖維等。通過對這種各向異性結構的仿生構筑,人們可以獲得具有特殊力學、電學、熱學、光學及潤濕性能的功能材料,這類在航天航空、智能傳感和組織工程等領域具有廣泛的應用前景。3D打印,又稱增材制造,因其具有材料組分的可控調節以及復雜結構的精確制造等特點,使其在設計及制造各向異性功能材料上具有顯著的優勢。本論文綜述了近年來3D打印各向異性聚合物材料及其功能化應用的最新研究進展,主要包括材料擠出(ME)、立體光固化(VP)、粉末床熔融(PBF)、薄材疊層(SL)等技術子類,并結合材料類型、功能設計、潛在應用、當前挑戰以及未來展望等方面進行論述(圖1)。
圖1. 各向異性聚合物功能材料3D打印技術、實施手段和功能化應用概述
在評述各項打印技術的基礎上,作者分別歸納總結出目前三類各向異性調控的實施手段,包括定向排列、多材料打印以及梯度結構和梯度材料打印。定向排列主要指聚合物大分子鏈、具有一定長徑比的顆粒、短纖維以及連續纖維等在打印加工過程中(剪切力、空間受限和逐層沉積)或受外場作用下(電、磁、聲場等)取向。多材料打印可以通過對材料組分在空間上的非對稱排布而構筑各向異性結構。梯度結構和梯度材料打印含有兩類,分別是單一材料中的孔隙或交聯度梯度,以及多材料通過共混或共聚方式形成的組分梯度。
ME打印技術包含了熔絲制造法(FFF)和直接墨水書寫(DIW)。剪切誘導取向是ME技術中最常見的各向異性結構調控方法。在不增加外場設備的條件下,原料在料筒中及打印噴頭中被擠出,大分子鏈或具有一定長徑比的顆粒受到剪切力的作用沿著擠出方向進行取向(圖2)。近年,研究人員通過對DIW打印噴嘴的改造,例如旋轉噴嘴和擠壓式噴嘴,可以實現填料顆粒的螺旋方向排列以及沿擠出線材徑向方向取向(圖3)。除此以外,FFF還包含連續纖維取向以及梯度結構和梯度材料打印的調控方法,而DIW則還可通過外場誘導取向,多噴頭設計的多材料打印,以及梯度結構和梯度材料打印進行各向異性的結構調控。
圖2. FFF技術中剪切誘導取向方法
(注:圖中參考文獻出處請參見原文)
圖3. DIW技術中剪切誘導取向方法
(注:圖中參考文獻出處請參見原文)
VP打印技術是利用激光或紫外光對光敏液體樹脂進行逐層固化,其較低粘度光敏液體樹脂原料的特征使得填料顆粒更容易移動取向。此外,液體池較大的空間可以便于安裝外場施加設備(圖4),常見的外場包括電、磁、聲、線形震蕩等。近年,多液體池以及多樹脂交替等設計的研究推動了該技術在多材料打印中的發展,還可以通過控制紫外光的曝光條件來獲得不同交聯程度的梯度材料。
圖4. VP技術中電場誘導取向方法
(注:圖中參考文獻出處請參見原文)
PBF打印技術是通過激光或紅外燈管對粉體聚合物材料進行逐層燒結或熔合。該技術目前在復合材料各向異性結構上的研究主要表現在鋪粉的過程中,粉體中的纖維受到刮刀或滾筒的剪切作用而沿鋪粉方向進行取向(圖5)。此外,還可以通過選擇性粉末沉積技術進行多材料打印,從而控制不同材料在空間上的分布。SL打印技術將聚合物或其復合材料的薄材進行疊加粘合,然后采用激光或刀具裁剪成所需形狀。該技術可通過控制含有定向纖維排布的薄材的堆疊方向來實現各向異性功能的調控。
圖5. PBF技術中剪切誘導取向方法
(注:圖中參考文獻出處請參見原文)
至今,3D打印各向異性聚合物材料已被廣泛制成多種功能材料如力學結構材料、智能材料、傳感及顯示器件、人造植入體等,在航天航空、機械自動化、電子與傳感、醫藥工程、組織工程等領域有廣泛的應用前景。
該綜述文章以3D-Printed Anisotropic Polymer Materials for Functional Applications為題發表在《Advanced Materials》上。該論文第一作者為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博士后研究員陳嘉瑤博士,通訊作者為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的周琨教授。周琨教授課題組依托于惠普-南洋理工大學數字制造聯合實驗室和新加坡3D打印中心,長期從事聚合物及其復合材料、金屬3D打印的研究,包括材料開發、工藝過程模擬、功能及結構設計等,主要研究的打印技術包括SLS,MJF,DIW,SLA,DED,SLM等。
原文鏈接:https://onlinelibrary.wiley.com/doi/10.1002/adma.202102877
- 加州理工學院高偉教授課題組與合作者 Science:基于聲波驅動的活體深部精準3D打印技術 2025-05-09
- 中國科大龔興龍教授團隊 Small:界面工程輔助3D打印硅橡膠復合材料 - 協同優化抗沖擊性能與電磁干擾屏蔽效能 2025-05-01
- 中國科大龔興龍教授課題組 Adv. Mater.:混合式3D打印剪切變硬彈性體,實現力學性能增強與智能可穿戴一體化設計 2025-04-28
- 電子科大崔家喜教授團隊/武漢理工羅國強教授團隊 Adv. Mater.: 肌肉生長過程啟示的各向異性自生長水凝膠 2025-03-19
- 香港城市大學朱平安課題組《Mater. Horiz.》:可編程光熱各向異性微馬達自組裝結構用于多模態運動 2025-01-08
- 西安交大郭保林/憨勇/趙鑫團隊:具有各向異性微通道和順序遞送雙生長因子的可生物降解導電IPN原位冷凍凝膠用于骨骼肌再生 2024-11-24
- 東華大學武培怡/侯磊團隊 Matter:水介導相分離演化制備兼具高機械強度與室溫可再加工性的聚合物材料 2025-04-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