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去的十年間,腫瘤免疫治療取得飛速發展,深遠地革新了腫瘤治療模式。然而,較低的患者應答率(10%~30%)和潛在的免疫副作用仍然是腫瘤免疫治療最大的臨床挑戰。抗腫瘤納米藥物具有可控的遞送和可調的模塊化功能,為強化抗腫瘤免疫應答及增強腫瘤對免疫治療的敏感度提供了契機。特別的,腫瘤微環境響應納米藥物可以通過安全有效的方式實現腫瘤組織免疫反應特異性及局域性的放大,從而在提高患者對免疫治療應答率的同時降低免疫相關副反應。因此,腫瘤微環境響應納米藥物已成為增強癌癥免疫治療的一個很有前途的研究方向。
近期,四川大學高會樂教授課題組在這一領域開展了系統的研究工作,利用腫瘤微環境高表達的酶、高濃度的谷胱甘肽及弱酸性等,設計了一系列腫瘤微環境響應納米藥物,用于增強抗腫瘤免疫治療 (Adv. Funct. Mater., 2019, 29,1901896; Nano Lett., 2019, 19, 8318; Sci. Adv., 2021, 7, eaba0776; Adv. Funct. Mater., 2021, 31, 2104645) 最近,高會樂教授受邀在Advanced Science上發表相關綜述性文章。
該綜述首先系統介紹了腫瘤微環境呈弱酸、高濃度谷胱甘肽、高濃度活性氧、高表達的酶、乏氧及高濃度的三磷酸腺苷等特征。綜述從不同的刺激響應及多種刺激響應組合出發對當前用于增強免疫治療的腫瘤微環境響應納米藥物進行了系統總結。綜述最后還對目前腫瘤微環境響應納米藥物應用于免疫治療存在的問題和臨床瓶頸進行了探討,也對其未來潛在的應用進行了展望。
相關研究成果近期發表在ADVANCED SCIENCE上(DOI: 10.1002/advs.202103836, IF=16.806)。該工作得到了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和中國科協青年人才托舉工程等的資助。暨南大學附屬珠海醫院彭紹軍副研究員為第一兼共同通訊作者,高會樂教授為最后通訊作者。
論文鏈接:https://doi.org/10.1002/advs.202103836
- 上海市第一人民醫院馬小軍/東華大學何創龍 Bioact. Mater.:TME響應復合水凝膠靶向抑制MYC驅動型骨肉瘤生長與轉移 2025-01-17
- 四川大學李旭東教授團隊 ACS AMI:微環境響應型茶多酚-姜黃素顆粒穩定的多功能Pickering乳液用于感染傷口的愈合 2024-09-02
- 暨南大學戴箭課題組 Adv. Funct. Mater.:溶瘤病毒樣納米顆粒用于腫瘤特異性基因遞送 2024-04-23
- 中科大王育才/蔣為團隊 Nat. Biomed. Eng.: 利用一氧化氮(NO)突破腫瘤血管基底膜屏障,增強納米藥物瘤內遞送 2025-05-03
- 川大李旭東/陳君澤、港城大譚超良團隊 Adv. Mater.: 多酚-氨基酸縮合物庫用于超高載藥量納米藥物的高通量連續流生產 2025-02-12
- 天工大高輝/李曉暉團隊 Acta Biomater.:二甲雙胍多功能納米藥物克服具核梭桿菌介導的結直腸癌化療耐藥與免疫抑制 2025-02-11
- 南華大學魏華/喻翠云/張海濤團隊 CRPS:環刷拓撲結構球形核酸通過中性粒細胞極化增強肝細胞癌基因-免疫治療 2025-05-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