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理工大學研究人員現正與環境保護署及路政署合作,合力研究如何減低車輛輪胎與路面所磨擦產生的噪音。
香港理工大學土木及結構工程系副教授兼該校香港道路研究所研究員熊永達博士是該項研究的首席研究員,熊博士表示,測量交通噪音的傳統方法是在路旁進行,他們則是采用一部名為(近距離(CPX)路面噪音測量車)的先進設備,直接在路面上測量輪胎與道路的噪音水平。
熊博士指出:“這方法的主要優點是能夠將輪胎與道路噪音從背景聲音之中清楚分隔出來,以便讓工程人員可以更準確地評估各種低噪音路面物料和低噪音輪胎的消減噪音功效。”
該特制車輛由環境及自然保育基金及吳氏會德豐環保基金資助研發,研究人員在量度路面噪音時會安排一輛2300cc 四驅車拖行前進,而被測試的輪胎會安裝在拖車內,車上另裝有攝錄機和兩部收音器用于收集研究數據。這輛儀器的設計符合國際測量噪音的嚴格檢定標準,而且適合在香港市區狹窄的路面上行駛。
過去三年,熊博士和他的研究小組經常在深夜利用這輛測量車在全港66個路段收集噪音數據進行分析,并研究影響噪音產生的各項因素,包括車速、鋪路物料、聚合物改性面層、路面層采用石粒的大小以及面層的厚度、輪胎的種類、胎紋和老化程度等。
香港理工大學研究發現,當車速從時速五十公里增加至七十公里時,輪胎與道路的噪音水平會大幅上升,超過三分貝。當車輛以低速行駛的時候,如果面層石粒的體積越小以及越厚,路面噪音便越少;例如當車速為五十公里時,便有六分貝的差別。以時速七十公里為參照速度進行的測試發現,噪音水平最高的是混凝土路面。此外,路面表層的微氣孔總數對減低噪音也有顯著作用。
環保署的資料顯示,現時全港有超過一百萬市民備受七十分貝以上的交通噪音所困擾。環境及自然保育基金最近已撥出一筆一百七十七萬港元的研究撥款予理大,以進行第二階段的研究;研發新一代的全自動CPX測量車。理大研究人員同時會研發低噪音輪胎和減低噪音路面物料,以求在源頭減少噪音。
當新設計的第二代測量車裝置完成及通過所有相關的ISO標準後,香港理工大學便會與環保署和路政署進一步合作,在全港各區路段進行一連串的道路噪音測試,協助當局采用靜音路面和靜音輪胎。
- 青科大賀愛華教授課題組在高性能綠色輪胎材料開發方面取得進展 2021-03-20
- 四川大學吳錦榮教授和麻省理工學院的研究人員發現龍蝦堅韌腹殼或能做輪胎 2019-03-12
- 英國謝菲爾德大學:舊輪胎纖維或能防止混凝土結構在火災中出現剝落現象 2019-0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