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應用化學》:新型催化劑讓太陽直接“劈”出氫能源
2007-10-09 來源:中國聚合物網
關鍵詞:
氫能是未來最重要的能源之一,太陽是地球上最重要的能量來源。那么,有沒有一種方法能利用太陽能直接產生化學能而不需要電的介入?德國科學家的一項最新研究,開發出了一種新型半導體催化劑,它能夠讓太陽能直接“劈開”水分子,得到氫氣。相關論文即將發表在國際學術期刊《應用化學》(Angewandte Chemie)上。
領導該項研究的是德國馬普生物無機化學研究所(Max Planck Institute for Bioinorganic Chemistry)的Martin Demuth,他和同事利用的新型催化劑源自二矽化鈦(TiSi2),一種具有特殊光電性能的半導體材料。研究表明,在反應最初階段,二矽化鈦表面的微小氧化物會促使接觸反應中心形成,從而直接、高效地將水分解為氫氣和氧氣。值得注意的是,二矽化鈦在反應中所起到的不僅僅是光催化作用,它同時能夠可逆存儲產生的氣體,從而實現氫和氧的完美分離。
Demuth表示,“二矽化鈦催化劑分解水的效率比其他利用可見光的半導體系統更高。”此外,盡管存儲的氣體中有氫氣也有氧氣,但由于氧氣只有在溫度高于100攝氏度而且黑暗的條件下才能釋放出來,因此研究人員可以方便地利用低溫來分離出氫氣。
領導該項研究的是德國馬普生物無機化學研究所(Max Planck Institute for Bioinorganic Chemistry)的Martin Demuth,他和同事利用的新型催化劑源自二矽化鈦(TiSi2),一種具有特殊光電性能的半導體材料。研究表明,在反應最初階段,二矽化鈦表面的微小氧化物會促使接觸反應中心形成,從而直接、高效地將水分解為氫氣和氧氣。值得注意的是,二矽化鈦在反應中所起到的不僅僅是光催化作用,它同時能夠可逆存儲產生的氣體,從而實現氫和氧的完美分離。
Demuth表示,“二矽化鈦催化劑分解水的效率比其他利用可見光的半導體系統更高。”此外,盡管存儲的氣體中有氫氣也有氧氣,但由于氧氣只有在溫度高于100攝氏度而且黑暗的條件下才能釋放出來,因此研究人員可以方便地利用低溫來分離出氫氣。
版權與免責聲明:本網頁的內容由中國聚合物網收集互聯網上發布的信息整理獲得。目的在于傳遞信息及分享,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真實性,也不構成其他建議。僅提供交流平臺,不為其版權負責。如涉及侵權,請聯系我們及時修改或刪除。郵箱:info@polymer.cn。未經本網同意不得全文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相關新聞
- 暫無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