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具有溶液可加工性、低成本和出色的能量轉換效率等優勢,鈣鈦礦太陽電池獲得了廣泛的關注。然而,長期穩定性仍然是限制鈣鈦礦太陽電池進一步發展的關鍵。在鈣鈦礦和電極之間引入空穴傳輸材料是提高鈣鈦礦太陽電池效率和穩定性的有效途徑。目前,spiro-OMeTAD是n-i-p結構鈣鈦礦太陽電池中最普遍使用的空穴傳輸材料,然而,由于spiro-OMeTAD的空穴遷移率低,常需要吸濕性的Li-TFSI、t-TBP等摻雜劑的進一步摻雜以增強空穴的提取和傳輸。摻雜過程不僅會增加器件制造的復雜性,而且還會造成鈣鈦礦的加速降解。因此,開發不含摻雜劑的空穴傳輸材料對于實現具有高效率和良好穩定性的鈣鈦礦太陽電池至關重要。共軛聚合物由于其可調控的能級、出色的穩定性、良好的成膜性和疏水性等優點,作為無摻雜劑的空穴傳輸材料獲得了廣泛的研究。開發新型的高效穩定的無摻雜鈣鈦礦空穴傳輸材料至關重要。
華南理工大學發光材料與器件國家重點實驗室黃飛/薛啟帆團隊采用交替的苯并二噻吩和雙噻吩酰亞胺單元構建了兩種新型無摻雜的聚合物空穴傳輸材料PBTI和PFBTI。合適的能級、良好的成膜性、高的空穴遷移率和表面鈍化效應使PBTI和PFBTI成為出色的空穴傳輸材料用于鈣鈦礦太陽電池。基于PFBTI的有機-無機雜化鈣鈦礦太陽電池實現了23.1%的能量轉換效率。在相對濕度為45%的環境中暴露500小時后,仍能維持初始效率的80%。此外,PFBTI還被成功地應用于寬帶隙無機鈣鈦礦電池和鈣鈦礦/有機疊層太陽能電池,分別實現了17.4%和22.2%的能量轉換效率,顯示出其可以作為一種高效和通用的空穴傳輸材料用于不同類型的鈣鈦礦太陽電池。
圖1:PBTI和PFBTI的(a)化學結構,(b)在氯仿溶液和薄膜狀態下的紫外-可見吸收光譜,(c)循環伏安曲線,(d)能級圖,(e)DFT計算的PFBTI的分子構象和HOMO能級分布。
圖2:(a)SCLC測量的PBTI和PFBTI的空穴遷移率,(b)PBTI和(c)PFBTI薄膜的二維GIWAXS圖。(d)PBTI和PFBTI的二維GIWAXS圖案在平面內和平面外方向上的積分曲線,(e)鈣鈦礦/PBTI薄膜和(f)鈣鈦礦/PFBTI薄膜的AFM高度圖。
圖3:(a)PBTI和PFBTI的靜電勢分布,(b)原始PBTI和PFBTI薄膜以及相應的與鈣鈦礦的混合物的傅里葉變換紅外光譜,(c)PFBTI、鈣鈦礦和鈣鈦礦/PFBTI的(c)Pb 4f、(d)S2p的XPS能譜,(e)spiro-OMeTAD、PBTI和PFBTI的時間分辨光致發光光譜。
圖4:(a)基于PBTI、PFBTI和spiro-OMeTAD的鈣鈦礦太陽電池的J-V特性曲線,(b)采用不同HTMs的PVSCs的外量子效率(EQE)曲線,(c)不同HTMs的PVSCs在最大功率點測量的穩定功率輸出,(d) 不同HTMs與水的接觸角,(e)基于不同HTMs的未封裝器件在黑暗中暴露在相對濕度為45%的環境中的濕度穩定性,(f)在充滿氮氣的手套箱中連續太陽光照射下,未封裝的PVSCs的MPP連續跟蹤。
Mott-Schottky分析、陷阱密度表征、瞬態光電壓,光強依賴、電致發光光譜等進一步說明了基于PFBTI的器件具有更強的空穴抽提能力以及抑制的非輻射復合損失。
參考文獻:
Bai, Y., Zhou, Z., Xue, Q., Liu, C., Li, N., Tang, H., Zhang, J., Xia, X., Zhang, J., Lu, X., Brabec, C.J. and Huang, F. (2022), Dopant-free Bithiophene Imide-based Polymeric Hole Transporting Materials for Efficient and Stable Perovskite Solar Cells. Adv. Mater.. Accepted Author Manuscript 2110587.
DOI: 10.1002/adma.202110587
文章鏈接:https://doi.org/10.1002/adma.202110587
華南理工大學發光材料與器件國家重點實驗室黃飛/薛啟帆團隊招收鈣鈦礦光電方向博士生/博士后
黃飛,國家杰出青年基金獲得者,教育部長江學者特聘教授。現任華南理工大學發光材料與器件國家重點實驗室副主任。主要從事有機聚合物光電材料與器件方面的研究,在新型水醇溶界面材料及界面調控方法、新型聚合物光伏材料與器件等方向做出了系列創新成果。曾獲教育部首屆青年科學獎,美國化學會Arthur K. Doolittle Award獎,兩次參與獲得國家自然科學二等獎。任高分子學報副主編,Chemistry of Materials、Sci China Chem等刊物編委,中國材料學會高分子分會副秘書長。
薛啟帆,廣東省杰出青年基金獲得者,主要研究鈣鈦礦光電材料與器件,包括新材料開發、界面修飾、新型器件,器件物理及制作工藝改進,近五年在 Adv. Mater., Joule, Energy Environ. Sci., Adv. Energy Mater.等SCI刊物上發表論文60余篇,11篇入選ESI高被引論文,主持科技部、國家基金委和省市重點項目,獲得全國創新大賽一等獎、德國DAAD科技獎、美國GE科技創新獎等,擔任國際能源光子學會秘書長、廣東省材料研究學會青年工作委員會委員、Frontiers in Chemistry期刊副主編、Materials Research Letters等期刊青年編委。
- 南工黃維院士團隊殷成蓉/李仁志 AFM:具有缺陷鈍化效應的側鏈功能化聚合物空穴傳輸材料應用于高效反式準二維鈣鈦礦太陽能電池 2023-07-18
- 南開大學劉永勝研究員團隊 Angew:高性能非摻雜聚合物空穴傳輸材料的分子設計 2022-08-19
- 南科大郭旭崗/馮奎/廉卿團隊 Nat. Mater.:基于氰基功能化n-型高分子半導體電子傳輸層的高性能鈣鈦礦太陽能電池 2025-03-05
- 江西師大陳義旺教授、南昌大學孟祥川副研究員 AM:原位聚合物框架策略通過緩解“咖啡環”效應實現可印刷和高效的鈣鈦礦太陽電池 2024-01-10
- 華南師范大學高進偉教授團隊 Small:超分子聚氨酯動態“韌帶”增強鈣鈦礦薄膜機械柔性自愈合能力 2023-10-23
- 北京化工大學汪曉東教授團隊 Nano-Micro Lett.: 碳化聚酰亞胺/凱夫拉纖維/氧化石墨烯@ZIF-67雙向復合氣凝膠封裝相變材料實現多重能量轉換與電磁屏蔽 2025-04-28
- 鄭州大學王建峰/王萬杰 Adv. Sci.:太陽-紅外寬光譜高吸收/發射高分子復合材料用于全天候輻射熱/冷收集與熱輻射能量轉換 2024-12-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