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礎”是一種研究活動屬性
2009-05-25 來源:科學網
根據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網站關于機構設置的概況和職能介紹,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對我國基礎研究具有“導向、穩定、激勵”的功能。按照新時期我國科技工作的原則、方針和思路,根據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戰略需求,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確定了自然科學基金在國家創新體系中的戰略定位:“支持基礎研究,堅持自由探索,發揮導向作用。”
其中的“發揮導向作用”就是說,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會根據不同階段的國家戰略需求和社會需要,用資助的力度、方向、范圍等手段來引導研究者去從事相關研究。
據5月19日《科學時報》報道,2009年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年度資助計劃中,“資助計劃總額近72億元,更加側重基礎和人才”。從而可知,國家希望科研人員在“基礎”上多下點功夫。
目前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的資助體系包括,“研究項目系列”、“人才項目系列”和“環境條件項目系列”。其中,“側重人才”已有明確的人才項目系列,而且從近年的資助情況可以看出,青年科學基金、國家杰出青年基金和創新研究群體的資助力度、資助率都能保持穩定或有所增長。尤其人才系列中的“基礎”——青年科學基金,2008年資助4757項,比2007年增加43%;2009年安排計劃額度120000萬元,較去年的93000萬元增加27000萬元,增長29%。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的定位就明確規定了要“支持基礎研究”,那么,如何理解2009年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年度資助計劃,“更加側重基礎和人才”中的“基礎”呢?顯然,此處的“基礎”并非指項目的規模大小,課題組人的多少和研究的領域是否是傳統學科。
“今年重點項目和重大項目的計劃額度都比去年有所減少。由此增加的額度除用于增加重大研究計劃、國際合作項目和部分專項,以適當推進環境條件系列建設,加強國際合作研究項目支持外,其余都用于增加面上、青年和地區基金。”(《國家自然科學基金2009年度資助計劃確定 資助計劃總額近72億元 更加側重基礎和人才》)。上述文字已說得很清楚。國際合作、重大研究計劃等資助額度都有所增加。
基礎是事物發展的根本或起點(《現代漢語詞典》)。能為下一步研究或其他研究提供必要數據、理論、方法、工具、手段,或其他研究可以在此項研究的基礎上進行的都可以稱作基礎研究。《國家中長期科學和技術發展規劃綱要(2006-2020年)》指出,基礎研究不僅包括面向學科發展(基礎學科、新興學科、交叉學科等)和科學前沿的研究,也包括面向國家戰略需求的研究。
陳宜瑜在《繁榮基礎研究 服務創新型國家建設》一文中指出:應克服將基礎研究等同于基礎科學甚至是基礎學科研究的誤區。基礎科學、應用科學、技術科學,是對自然科學門類的劃分;基礎研究、應用研究、試驗發展,是對研究活動屬性的劃分。任何門類科學都包括這些屬性的研究。
由此可見,不管是研究屬性上的基礎,還是科學基金資助的基礎研究中的基礎部分——如人才系列中的基礎,理科基地項目、青年科學基金項目;環境條件項目系列中,為科學研究提供必要工具的科學儀器研究專項等,都是研究者應當給予足夠關注的。
其中的“發揮導向作用”就是說,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會根據不同階段的國家戰略需求和社會需要,用資助的力度、方向、范圍等手段來引導研究者去從事相關研究。
據5月19日《科學時報》報道,2009年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年度資助計劃中,“資助計劃總額近72億元,更加側重基礎和人才”。從而可知,國家希望科研人員在“基礎”上多下點功夫。
目前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的資助體系包括,“研究項目系列”、“人才項目系列”和“環境條件項目系列”。其中,“側重人才”已有明確的人才項目系列,而且從近年的資助情況可以看出,青年科學基金、國家杰出青年基金和創新研究群體的資助力度、資助率都能保持穩定或有所增長。尤其人才系列中的“基礎”——青年科學基金,2008年資助4757項,比2007年增加43%;2009年安排計劃額度120000萬元,較去年的93000萬元增加27000萬元,增長29%。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的定位就明確規定了要“支持基礎研究”,那么,如何理解2009年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年度資助計劃,“更加側重基礎和人才”中的“基礎”呢?顯然,此處的“基礎”并非指項目的規模大小,課題組人的多少和研究的領域是否是傳統學科。
“今年重點項目和重大項目的計劃額度都比去年有所減少。由此增加的額度除用于增加重大研究計劃、國際合作項目和部分專項,以適當推進環境條件系列建設,加強國際合作研究項目支持外,其余都用于增加面上、青年和地區基金。”(《國家自然科學基金2009年度資助計劃確定 資助計劃總額近72億元 更加側重基礎和人才》)。上述文字已說得很清楚。國際合作、重大研究計劃等資助額度都有所增加。
基礎是事物發展的根本或起點(《現代漢語詞典》)。能為下一步研究或其他研究提供必要數據、理論、方法、工具、手段,或其他研究可以在此項研究的基礎上進行的都可以稱作基礎研究。《國家中長期科學和技術發展規劃綱要(2006-2020年)》指出,基礎研究不僅包括面向學科發展(基礎學科、新興學科、交叉學科等)和科學前沿的研究,也包括面向國家戰略需求的研究。
陳宜瑜在《繁榮基礎研究 服務創新型國家建設》一文中指出:應克服將基礎研究等同于基礎科學甚至是基礎學科研究的誤區。基礎科學、應用科學、技術科學,是對自然科學門類的劃分;基礎研究、應用研究、試驗發展,是對研究活動屬性的劃分。任何門類科學都包括這些屬性的研究。
由此可見,不管是研究屬性上的基礎,還是科學基金資助的基礎研究中的基礎部分——如人才系列中的基礎,理科基地項目、青年科學基金項目;環境條件項目系列中,為科學研究提供必要工具的科學儀器研究專項等,都是研究者應當給予足夠關注的。
版權與免責聲明:本網頁的內容由中國聚合物網收集互聯網上發布的信息整理獲得。目的在于傳遞信息及分享,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真實性,也不構成其他建議。僅提供交流平臺,不為其版權負責。如涉及侵權,請聯系我們及時修改或刪除。郵箱:info@polymer.cn。未經本網同意不得全文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責任編輯:chen)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