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廣西壯族自治區科技廳組織的一個科技鑒定會上獲悉,天津大學石油化工技術開發中心的一項技術,應用于廣西中糧生物質能源有限公司年產20萬噸木薯燃料乙醇裝置中,可使一種普遍產于我國南方的長年生高產植物木薯,經過加工變成燃料乙醇,將其作為綠色能源替代汽油使用,揭開了我國繼以玉米等糧食作物作為原料生產燃料乙醇后,用非糧食作物生產燃料乙醇的序幕。
非糧生物木薯可生產燃料乙醇 2008年,我國生產燃料乙醇產品約153萬噸,乙醇汽油消費量約占全國汽油消費量的20%,成為世界第三大生物燃料乙醇生產國和應用國。隨著世界燃料乙醇產業的快速發展,玉米等農作物的用量以及價格的與日俱增,糧食原料成為制約燃料乙醇產業進一步發展的瓶頸,發展非糧生物乙醇已成為世界范圍內生物乙醇技術的發展趨勢。
木薯(Cassava)是多年生植物,廣泛產于熱帶和亞熱帶地區的丘陵地帶。該作物適應性強,四季都可種植,有利于非糧生物乙醇生產全年供應原料。我國木薯的主要產地是廣東、廣西、福建和臺灣,僅廣西鮮木薯年產量就達700萬噸左右。以干木薯或鮮木薯為原料制得的乙醇產品,與汽油按一定比例混配成車用乙醇汽油,即可替代汽油使用。
天大技術引世界關注
廣西中糧生物質能源有限公司“年產20萬噸木薯燃料乙醇生產示范工程”是我國“十一五”批準的第一家以非糧為原料生產燃料乙醇產品的示范工程,也是目前世界上單套規模最大的木薯燃料乙醇生產裝置。它的成功運行揭開了我國以非糧為原料生產燃料乙醇的序幕。該工程裝置總投資額為7.5億元人民幣,于2007年12月一次投料試車成功;從2008年3月至2009年生產燃料乙醇19.36萬噸,實現了新增稅收3403萬元,新增利潤7044萬元。
天津大學石化中心教授張敏華領導的科研團隊多年來開展了燃料乙醇原料多元化、關鍵工藝、大型裝備以及過程集成與強化的研究工作,形成了具有知識產權的木薯燃料乙醇成套技術。2008年“燃料乙醇生產方法”獲第十屆中國專利優秀獎,對生產裝置的建設和試車提供了全面技術指導,為全面提升我國木薯燃料乙醇生產技術水平、建設和發展我國非糧燃料乙醇產業作出了重要貢獻。
- 天津大學宋東坡教授課題組 Adv. Mater.: 無視角依賴、高飽和度植物油基高分子結構色顏料 2025-03-06
- 天津大學葉龍教授等 EES:分子增韌新策略協同提升有機光伏電池的效率、穩定性、本征可拉伸性、機械耐久性和輸出功率 2025-02-13
- 天津大學宋東坡教授課題組 Angew: 告別有毒顏料 - 連續規模化合成環保聚合物結構色顏料 2025-02-06
- 木薯煉制醋酸酯入選火炬計劃 2012-11-06
- 東北林業大學劉守新教授團隊 Small:乙醇介導的膠束自組裝實現具有單晶形態和可調孔結構的有序介孔炭 2025-05-02
- 新晶型!江南大學馬丕明/大連理工王海等 Macromolecules:聚乙醇酸的β晶體結構解析 2023-10-31
- 廣西大學林寶鳳教授團隊 CEJ:新型淀粉基乙醇凝膠用于切斷細菌在公共場所的接觸傳播 2023-08-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