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是生命之源,但如何獲得安全的飲用水仍然是一項全球性的挑戰。目前全世界仍約有22億人無法獲得安全的飲用水。大氣層中富含水分,預計儲存有相當于地球上所有湖泊淡水量的10%的水分, 總量超過1000億噸。預計通過大氣集水,或可為約10億人提供安全飲用水,是應對缺水的潛在有效解決方案。然而,此前研究報道的硅膠、沸石和金屬有機框架等材料,存在水分捕獲能力低和制造過程昂貴等問題。近日,美國馬里蘭大學李騰教授課題組基于純天然材料,摻雜低廉高效的LiCl吸水劑,構建了一種純自然驅動的,無需其他能量輸入的,在非干旱和干旱環境中都具有強大氣集水能力的純天然環保材料。
圖1 制備純天然環保空氣集水材料的方法及其集水性能示意圖。
圖2 純天然環保空氣集水材料的形態、紅外、紫外光譜分析和熱穩定性分析。
圖3 商用LiCl顆粒和純天然環保空氣集水材料在不同測試條件下的集水性能。
純天然環保空氣集水材料展現出了良好的集水性能循環穩定性。實驗結果顯示,在空氣相對濕度為90%,溫度為25℃的環境中,從第四次直至第十次吸水-放水循環開始,泡沫可以保持單次循環集水性能最大值的85%直至第十次循環結束。
論文信息:
Chen et al., All-natural, eco-friendly composite foam for highly efficient atmospheric water harvesting, Nano Energy, 110, 108371 (2023)
https://doi.org/10.1016/j.nanoen.2023.108371
作者簡介:
馬里蘭大學李騰教授團隊專注于高性能可持續材料、軟材料、低維納米材料、原子尺度催化劑、能源存儲材料等的設計與開發,相關研究成果發表在Nature, Science, Nature Review Materials, Nature Nanotechnology, Nature Sustainability, PNAS, PRL, JACS等國際頂級期刊,并于2022年榮獲馬里蘭大學系統校董杰出科研創新獎, 2019年馬里蘭大學年度發明獎(物理科學領域),2018年榮獲被譽為“國際發明創造奧斯卡”的R&D100大獎,2016年榮獲國際工程科學學會青年科學家獎章。李騰教授現任馬里蘭大學先進可持續材料與技術實驗室主任,Extreme Mechanics Letters副主編,李騰教授在2006年和哈佛大學鎖志剛教授共同發起創建iMechanica.org,目前已經成為國際力學領域用戶最多的網絡資源平臺。- 中科院北京納米能源所:生物全可吸收純天然材料摩擦納米發電機 2018-06-29
- 西工大孔杰/中科院蘇州納米所張學同《Nat. Commun.》:空氣集水、制冷制熱與吸波功能氣凝膠纖維 2022-03-10
- 中科院寧波材料所陳濤研究員團隊在鐵蘭啟發的有機凝膠進行光熱空氣集水方面取得進展 2020-08-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