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自然光合作用的啟發下,采取光催化方法將太陽能高效轉換為化學能,是解決環境污染和能源短缺問題的重要方法之一。光引發可逆失活自由基聚合中,較少以自然界中的近紅外波段光進行觸發和控制聚合,同時,近紅外波段光催化聚合也受制于溶劑而難以拓展其應用場景。時下,一些水性近紅外光介導的RAFT聚合已初見成效,但由于近紅外吸收材料復雜的制備過程與污染問題、緩慢的聚合動力學等因素制約,使得推廣進程停滯不前。事實上,近紅外光提供了強穿透力(限650-900 nm),開發近紅外光驅動的PET-RAFT水溶液系統不僅有助于能源供應的可持續性,還將具有顯著的環境和生物效益。
圖1 (a)S-hPorIPN 微球的合成路線;(b)S-hPorIPN 微球的TEM圖像;(c)UV-可見光譜圖
圖2 (a)近紅外照射下S-hPorIPN用于PET-RAFT聚合的示意圖;(b)反應機理; 100 ppm不同光催化劑的表觀聚合速率常數:(c)脫氧體系;(d)非脫氧體系
該研究的優勢不僅僅體現在光催化劑完全共軛的結構、多活性位點、對近紅外光的快速響應以及卓越的光催化效率,其快速可回收性便于實現經濟化循環利用。研究發現,催化劑離心分離后可以重復至少6個循環,且仍保持良好的催化活性。無容置疑,該研究的全新共軛微孔催化劑依托強近紅外光捕獲能力和水分散性,可進一步促進光催化反應在生物醫學和材料工程領域中的實際應用。
論文信息:
Structure and Morphology Engineering of Hollow Conjugated Microporous Photocatalysts to Boost Photo-Controlled Polymerization at Near-Infrared Wavelengths
https://doi.org/10.1021/acs.macromol.3c01069
- 路易斯安那州立大學丁昆侖教授團隊 Angew:低溫無溶劑塑料解聚 2023-10-02
- 中國科大陳昶樂教授課題組《Nat. Commun.》:離子錨定策略用于烯烴異相聚合及復合材料制備 2022-04-16
- 復旦大學涂濤教授團隊《Adv. Mater.》:通過直接交聯制備出多孔有機金屬聚合物材料 | 更高催化活性的可回收非均相催化劑 2019-12-12
- 武漢大學蔡韜課題組 Macromolecules:吩噻嗪基中空共軛微孔聚合物催化近紅外光誘導ATRP用于光協同酶催化循環 2024-10-11
- 武漢大學蔡韜課題組 AFM:利用絨毛狀中空共軛微孔聚合物和天然酶實現近紅外光誘導光生物催化循環 2024-02-29
- 湖南工業大學許建雄課題組《Nano Energy》:近紅外光誘導快速自修復水凝膠在傳感領域的多功能應用 2023-01-03
- 黃維院士團隊王學文教授和王振華副教授課題組 JACS:可控自由基聚合制備多功能室溫磷光高分子的研究新進展 2023-12-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