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科大查俊偉教授團隊 Adv. Mater.:實現聚酰亞胺介質薄膜新突破 - 雙效調控介電和導熱性能
2023-10-20 來源:高分子科技
聚酰亞胺(PI)具有機械性能好、熱穩定性高、耐化學腐蝕等優勢,被認為是解決制約電子電氣行業發展的關鍵性材料。然而,聚合物本身的無定形態以及熱導率與介電常數之間的正相關性導致PI的低介電/高導熱特性難以協同改善。目前,多數的研究工作也只能從單方面來調節PI的介電或導熱性能,雖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對于協調聯控聚酰亞胺的低介電-高導熱機制仍然鮮為人知。如何設計、開發同時具有高熱導率和低介電常數的聚酰亞胺材料依然面臨巨大的挑戰。
北京科技大學查俊偉教授課題組在前期通過分子結構設計和空間網絡架構制備低介電聚酰亞胺的基礎上,日前與北方工業大學趙全亮教授課題組合作,提出了構建“3D多孔復合網絡”的設計策略和有序“類晶相”的新概念,發展了一種特有結構的低介電-高導熱多孔聚酰亞胺復合薄膜。該工作首次將天然螢石(氟化鈣,CaF2)作為導熱填料,離子液體(IL)為致孔劑在PI基體中構建了3D多孔復合網絡。3D多孔復合網絡的構建一方面可通過多孔結構的存在降低體系內部極化分子的密度以實現介電常數的下降;另一方面,3D網絡的存在促進了導熱填料之間的有效搭接,為聲子的高效傳輸提供了便捷通路。有趣的是,CaF2與PI之間的電荷轉移作用又促進了PI分子鏈的有效取向,進而誘導了有序“類晶相”結構的形成。3D多孔復合網絡和有序“類晶相”結構相聯合,共同促進了聚酰亞胺復合材料低介電常數和高導熱系數的協同改善,為聚酰亞胺在電子電氣領域的創新型發展提供了新思路。
IL-CaF2/PI多孔復合薄膜的合成及其微觀結構
薄膜內部“類晶相”結構的形成機理及其光學特征
IL-CaF2/PI多孔復合薄膜優異的熱管理能力和光熱響應特性
IL-10 vol% CaF2/PI基柔性超聲波發聲器的設計及性能監測
原文鏈接:https://onlinelibrary.wiley.com/doi/10.1002/adma.202307804
版權與免責聲明:中國聚合物網原創文章。刊物或媒體如需轉載,請聯系郵箱:info@polymer.cn,并請注明出處。
(責任編輯:xu)
相關新聞
- 北科大查俊偉教授團隊 AFM:連續突破聚合物低介電和高導熱協同壁壘,打造首個“數顯”熱聲集成器件 2024-11-19
- 武漢理工楊全嶺教授團隊 CRPS: 作為厘米波貼片天線一次性襯底使用的柔性低介電常數紙 2024-11-04
- 中北大學王智教授團隊、青島大學張叢筠副教授 Polymer:一種高頻低介電、高耐熱聚苯并噁嗪的結構與性能 2024-10-23
- 西工大顧軍渭/阮坤鵬團隊 Angew:本征高導熱液晶聚二甲基硅氧烷熱界面材料 2025-01-22
- 華南理工郭建華教授團隊 Compos. Part B:具有三維取向結構的高導熱強電磁屏蔽無泄漏的柔性相變導熱材料 2024-12-05
- 華南理工大學郭建華教授團隊 CEJ:具有垂直排列結構的高導熱強電磁屏蔽碳纖維/硅橡膠復合材料 2024-04-29
- 北京化工大學汪曉東教授團隊 Nano-Micro Lett.: 碳化聚酰亞胺/凱夫拉纖維/氧化石墨烯@ZIF-67雙向復合氣凝膠封裝相變材料實現多重能量轉換與電磁屏蔽 2025-04-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