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的感覺感受器在接受到外界刺激時,會將不同形式的物理刺激轉(zhuǎn)化為信息編碼,進而通過感覺神經(jīng)細胞與外界環(huán)境進行交互。近年來,針對仿生機器人、工業(yè)機器人和假體使用者設(shè)計出大量電子皮膚傳感器。然而,設(shè)計出具有優(yōu)異力學性能、高導電性和易于集成的無源手部傳感陣列仍然面臨一系列挑戰(zhàn)。
近期,太原理工大學電子信息與光學工程學院張虎林教授團隊設(shè)計了一種集成熱電凝膠陣列的可穿戴觸覺手套,在深度學習幫助下進行手語/物體識別。利用溶劑交換和鹽析效應成功制備出具有高強度、韌性和離子導電性的熱電水凝膠。該團隊首先將PVA粉末和DMSO經(jīng)過高溫攪拌形成前驅(qū)體溶液(DMSO破壞PVA鏈間的氫鍵)。然后,在室溫下,溶液凝膠化,并將凝膠浸泡在含有[Fe(CN)6]4-/3-的水溶液中制備熱電凝膠。該凝膠具有很高的拉伸強度(3.8 MPa)和韌性(7.5 MJ m-3),離子電導率為1.84 S m-1。此外,熱電凝膠還具有出色的粘附性,能夠牢固地粘附在碳纖維上,粘附強度可達14.8 kPa,從而保持在柔性/可穿戴設(shè)備上的粘接界面。
圖 5物體識別交互
作者簡介:張虎林,太原理工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學術(shù)委員會委員,山西省青年拔尖人才、三晉英才-拔尖骨干人才,山西省青年科技工作者協(xié)會理事、中國青年科技工作者協(xié)會理事、四川省杰出青年基金獲得者。2012-2014年赴美國佐治亞理工學院聯(lián)合培養(yǎng),2014年博士畢業(yè)于重慶大學并被電子科技大學直聘為副教授。2017年在香港理工大學訪學1年,并于年底受聘為太原理工大學教授。研究方向為無源智能傳感,已在Adv. Mater.、Nano Lett.、ACS Nano、Adv. Funct. Mater.、Nano Energy等國際一流學術(shù)刊物上發(fā)表SCI論文100余篇,其中第一/通訊作者53篇(22篇IF>10),論文被引用7500余次,h因子為42,申請美國專利4項、中國專利9項(已授權(quán)5項),所做的工作曾被CNN、BBC、NanoWerk、科學網(wǎng)、科技日報、中國科學報、太原日報等報道,研究成果獲評2023年MINE優(yōu)秀青年科學家、JMCC Emerging Investigators-2022、2020年山西省科技功勛、2019年山西省自然科學二等獎(排名第1)。主持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山西省自然科學基金、山西省科技合作與交流專項、四川省杰出青年基金、國家重點研發(fā)計劃子課題等,另參與多項課題。
原文鏈接:https://doi.org/10.1016/j.cej.2024.150816
- 太原理工大學張虎林教授 Adv. Sci.: 熱電凝膠賦能仿生多模自監(jiān)督指尖受體 2025-07-02
- 浙江大學彭麗華/吳琛團隊 AFM:無線智能熱電凝膠協(xié)同工程化人參外泌體重構(gòu)仿生電場與血管再生信號加速難愈性潰瘍愈合 2025-03-03
- 太原理工大學張虎林教授團隊 ACS Sensors:面向無源多模態(tài)生理監(jiān)測的自愈合熱電凝膠電子皮膚 2024-01-28
- 華南理工江賽華教授課題組 CEJ:基于3D打印技術(shù)構(gòu)建的可穿戴柔性觸覺摩擦電傳感器在材料感知領(lǐng)域的應用 2025-05-29
- 深圳技術(shù)大學史濟東等 Carbon:基于石墨烯-納米纖維素復合薄膜的自修復應變/濕度雙模傳感器的設(shè)計及在可穿戴呼吸監(jiān)測的應用 2025-05-28
- 廈大廖新勤 AFM 后又發(fā) AM : 章魚觸手啟發(fā)的邊緣智能觸摸意圖識別的傳感器內(nèi)自適應積分 2025-05-03
- 南郵趙強教授、李楊教授團隊 Matter: 可拉伸OECT助力高保真電生理監(jiān)測與深度學習輔助睡眠分析 2025-03-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