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春應化所高分子物理與化學國家重點實驗室再次獲評優秀類實驗室
2009-09-15 來源:中國聚合物網
關鍵詞:長春應化所 高分子物理與化學國家重點實驗室
高分子物理與化學國家重點實驗室在1995年、1999年、2004年的“國家化學學科重點實驗室評估”中,連續三次被評為優秀實驗室。2009年度實驗室依托于中國科學院長春應用化學研究所進行單獨評估,再次被評為優秀類實驗室。
高分子物理與化學國家重點實驗室定位于高分子科學的基礎研究和高分子材料的高技術研究。實驗室堅持“基礎研究瞄準國際前沿,高技術研究立足國家需求”的戰略,選擇高分子的高性能化、高分子復雜體系和功能高分子的分子工程為主要研究方向,以建設具有國際一流水平的高分子科學研究平臺為目標,總體定位準確,研究方向明確。五年來,在高分子科學基礎和應用基礎研究方面取得了在國際上具有原創性的研究成果,在高分子材料應用研發領域獲得一批具有自主知識產權和國際競爭力的重要成果,其中一些在產業化方面取得顯著成效。從綜合實力和總體水平衡量,實驗室已成為體現我國高分子化學與物理領域研究水平的突出代表之一,是我國高分子科學與高分子材料科技創新和高水平人才培養的重要基地。
實驗室在承擔國家科研任務方面成績顯著。本評估期內實到科研經費1.61億元,其中國家級項目經費1億元。在牽頭爭取并獲準國家重大研究項目方面表現突出:負責主持國家973項目”和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大項目以及國家“十一五”科技支撐計劃各1項;承擔各類國家級重要課題(經費超過100萬元以上)20余項。
面向國際科學發展前沿,不斷推進基礎研究。在光電功能高分子和塑料電子學研究中,提出“分子分散型發光高分子”及“單一高分子白光”概念,并在高分子白光材料性能上取得突破性進展,為發展白光高分子材料體系開辟出新方向,得到廣泛引用及國內外研究小組的跟蹤拓展研究,在“單一高分子白光”研究領域處于國際領先地位。提出“有機半導體異質結理論”,成功制備了基于高遷移率金屬酞菁的異質結晶體管陣列,為發展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液晶及有機發光顯示屏的有源驅動基版打下良好基礎。在結構與組份可控的過渡金屬催化聚合方面,獲得多種新型高效配位聚合催化劑,實現了不同類型烯烴、共軛雙烯烴的活性聚合或共聚合,獲得多系列新型聚合物及共聚物。在高分子復雜體系多尺度結構及行為研究方面,針對單組分、多相多組分高分子薄膜的構建方法、凝聚態結構優化以及穩定性控制等開展了系統的研究,相應工作處于國際同領域先進水平。
發展出一批高分子制備新技術和新材料。建成我國第一條、世界第二條年產5000噸生物可降解聚乳酸樹脂工業示范線,實現批量生產,產品打入國際市場。
高分子物理與化學國家重點實驗室定位于高分子科學的基礎研究和高分子材料的高技術研究。實驗室堅持“基礎研究瞄準國際前沿,高技術研究立足國家需求”的戰略,選擇高分子的高性能化、高分子復雜體系和功能高分子的分子工程為主要研究方向,以建設具有國際一流水平的高分子科學研究平臺為目標,總體定位準確,研究方向明確。五年來,在高分子科學基礎和應用基礎研究方面取得了在國際上具有原創性的研究成果,在高分子材料應用研發領域獲得一批具有自主知識產權和國際競爭力的重要成果,其中一些在產業化方面取得顯著成效。從綜合實力和總體水平衡量,實驗室已成為體現我國高分子化學與物理領域研究水平的突出代表之一,是我國高分子科學與高分子材料科技創新和高水平人才培養的重要基地。
實驗室在承擔國家科研任務方面成績顯著。本評估期內實到科研經費1.61億元,其中國家級項目經費1億元。在牽頭爭取并獲準國家重大研究項目方面表現突出:負責主持國家973項目”和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大項目以及國家“十一五”科技支撐計劃各1項;承擔各類國家級重要課題(經費超過100萬元以上)20余項。
面向國際科學發展前沿,不斷推進基礎研究。在光電功能高分子和塑料電子學研究中,提出“分子分散型發光高分子”及“單一高分子白光”概念,并在高分子白光材料性能上取得突破性進展,為發展白光高分子材料體系開辟出新方向,得到廣泛引用及國內外研究小組的跟蹤拓展研究,在“單一高分子白光”研究領域處于國際領先地位。提出“有機半導體異質結理論”,成功制備了基于高遷移率金屬酞菁的異質結晶體管陣列,為發展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液晶及有機發光顯示屏的有源驅動基版打下良好基礎。在結構與組份可控的過渡金屬催化聚合方面,獲得多種新型高效配位聚合催化劑,實現了不同類型烯烴、共軛雙烯烴的活性聚合或共聚合,獲得多系列新型聚合物及共聚物。在高分子復雜體系多尺度結構及行為研究方面,針對單組分、多相多組分高分子薄膜的構建方法、凝聚態結構優化以及穩定性控制等開展了系統的研究,相應工作處于國際同領域先進水平。
發展出一批高分子制備新技術和新材料。建成我國第一條、世界第二條年產5000噸生物可降解聚乳酸樹脂工業示范線,實現批量生產,產品打入國際市場。
版權與免責聲明:本網頁的內容由中國聚合物網收集互聯網上發布的信息整理獲得。目的在于傳遞信息及分享,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真實性,也不構成其他建議。僅提供交流平臺,不為其版權負責。如涉及侵權,請聯系我們及時修改或刪除。郵箱:info@polymer.cn。未經本網同意不得全文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責任編輯:真真)
相關新聞
- 長春應化所白晨曦研究員團隊 Macromolecules: 通過后聚合大分子鏈交換反應合成耐超低溫的聚乙基氟苯基硅氧烷彈性體 2025-04-25
- 長春應化所陳學思院士、龐烜研究員/吉大白福全教授 JACS:氫鍵功能化咪唑類催化劑實現環氧化物和環狀酸酐開環共聚合成高分子量聚酯 2025-03-31
- 中科院長春應化所韓艷春團隊 AFM:彈性體基體中構建連續共軛聚合物網絡 - 實現高拉伸性與高電學性能兼得 2025-03-25
- 2021年高分子材料信息學研討會在長春成功舉辦 | 高分子物理與化學國家重點實驗室主辦 2021-10-22
- 高分子物理與化學國家重點實驗室在聚丁烯-1的II到I晶型轉變機理研究上取得新進展 2018-10-19
- 中科院化學所高分子物理與化學國家重點實驗室招聘啟事 2017-08-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