冠脈支架已被廣泛用于介入治療,但外周血管的治療相對滯后,尤其是在腘下動脈的治療方面缺乏合適的支架。腘下動脈病變常為彌散性的長病變、斑塊負荷重的慢性閉塞病變和鈣化病變,很容易出現治療后的再狹窄或閉塞。理想的外周支架期望能兼顧長和可生物降解兩大特點,滿足即刻的支撐和長病變的全覆蓋。然而迄今為止,國內外沒有任何獲批的長且可降解的心血管介入治療支架,這尤其限制了腘下動脈的治療。而每年因下肢缺血而截肢的人超過百萬,亟待開發一款這樣的支架。
2024年9月10日,自然雜志子刊Nature Communications在線發表了題為“Maglev-fabricated long and biodegradable stent for interventional treatment of peripheral vessels”的論文。該研究開發了一種基于金屬-聚合物復合材料的長且可生物降解的支架(long and biodegradable stent,LBS),作者在兔腹主動脈/髂動脈中研究了該支架的體內降解情況,在犬腘下動脈中評估了其臨床前安全性,并將該支架首次植入人體腘下動脈。
此前,復旦大學丁建東課題組、先健科技及其子公司元心科技的張德元課題組、阜外醫院心內科高潤霖院士等通過長期合作,研發了一種金屬-聚合物復合型可降解冠脈支架,已進入臨床試驗。但是,當大學和公司與301醫院血管外科郭偉教授等合作,試圖將此材料拓展到外周血管長支架時,遇到了新的工程難題。例如:原有的、也是國際上通行的超聲霧化噴涂技術在制備高分子涂層時,一端懸空的長支架出現了嚴重的甩尾,導致聚合物涂層不均勻。最終,合作團隊將磁懸浮技術引入醫用支架領域,解決了這個難題。
研究工作的背景和基本思路的示意圖
在大學、醫院和公司三方的通力合作下,這些問題被一一解決。該工作打破了球擴式心血管介入治療可降解支架(不限于外周支架)的長度難以超過38 mm的現狀,將可工程化的支架長度推進到了118 mm。基于該核心技術所研制的國際首款長且可降解的外周支架已在中國和歐盟同時進入臨床試驗階段。
論文信息:Wanqian Zhang, Xian Gao, Hongjie Zhang, Guoyi Sun, Gui Zhang, Xin Li, Haiping Qi, Jingzhen Guo, Li Qin, Daokun Shi, Xiaoli Shi, Haifeng Li, Deyuan Zhang*, Wei Guo*, Jiandong Ding*, Maglev-fabricated long and biodegradable stent for interventional treatment of peripheral vessels. Nature Commun, 15, 7903 (2024)
原文鏈接: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467-024-5228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