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科院蘭州化物所:抗磨涂層納米結構原位設計構筑獲新進展
2009-11-26 來源:中國聚合物網
關鍵詞:金屬基納米陶瓷復合薄膜
近日,中國科學院蘭州化學物理研究所張俊彥研究員帶領的研究小組,最近利用電沉積/熱處理方法,構筑了一種金屬基納米陶瓷復合薄膜。這種薄膜不僅具有高的硬度,而且具有與工業用金屬底材相匹配的彈性模量,是一種具有廣泛工業應用前景的抗磨鍍層。
既具有陶瓷般的高硬度,又具有金屬般的韌性,與工業常用金屬具有適當的熱匹配性,制備方法簡單廉價是抗磨涂層設計、構筑的指導思想,長期以來是相關研究領域的研究熱點;谟袡C化合物在高溫下分解與金屬進行化學反應,在金屬基體中原位生成納米陶瓷相的思路,該研究小組利用電沉積技術,得到含有一定量羧基有機物的金屬鉻薄膜。經過600℃高溫熱處理,薄膜中的羧基與鉻發生反應,在鉻基體中生成納米陶瓷增強相,得到Cr-Cr2O3-Cr7C3復合薄膜。硬度(H)達到21GPa,彈性模量(E)為248GPa,H/E為0.0847。摩擦磨損測試結果表明,該薄膜與工業用鋼材具有良好的結合力,并具有優異的抗磨性能,尤其是具有突出的高溫抗磨性能。這種在金屬基體中原位生成高硬度陶瓷復合相的方法既克服了納米陶瓷增強相的分散問題,又降低了材料制作成本,是一種可以廣泛推廣的抗磨涂層設計方法。該項研究工作得到了中國科學院“百人計劃”項目和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的資金支持。該研究成果最近發表在Acta Materiali, 57(2009)5342-5348。前期工作發表于Electrochemistry Communications,11(2009)331-334、Tribology Letters, 30(2008) 107-111等。
既具有陶瓷般的高硬度,又具有金屬般的韌性,與工業常用金屬具有適當的熱匹配性,制備方法簡單廉價是抗磨涂層設計、構筑的指導思想,長期以來是相關研究領域的研究熱點;谟袡C化合物在高溫下分解與金屬進行化學反應,在金屬基體中原位生成納米陶瓷相的思路,該研究小組利用電沉積技術,得到含有一定量羧基有機物的金屬鉻薄膜。經過600℃高溫熱處理,薄膜中的羧基與鉻發生反應,在鉻基體中生成納米陶瓷增強相,得到Cr-Cr2O3-Cr7C3復合薄膜。硬度(H)達到21GPa,彈性模量(E)為248GPa,H/E為0.0847。摩擦磨損測試結果表明,該薄膜與工業用鋼材具有良好的結合力,并具有優異的抗磨性能,尤其是具有突出的高溫抗磨性能。這種在金屬基體中原位生成高硬度陶瓷復合相的方法既克服了納米陶瓷增強相的分散問題,又降低了材料制作成本,是一種可以廣泛推廣的抗磨涂層設計方法。該項研究工作得到了中國科學院“百人計劃”項目和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的資金支持。該研究成果最近發表在Acta Materiali, 57(2009)5342-5348。前期工作發表于Electrochemistry Communications,11(2009)331-334、Tribology Letters, 30(2008) 107-111等。
版權與免責聲明:本網頁的內容由中國聚合物網收集互聯網上發布的信息整理獲得。目的在于傳遞信息及分享,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真實性,也不構成其他建議。僅提供交流平臺,不為其版權負責。如涉及侵權,請聯系我們及時修改或刪除。郵箱:info@polymer.cn。未經本網同意不得全文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責任編輯:雯雯)
相關新聞
- 暫無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