牙周炎是牙周病原微生物感染導致的牙周支持組織的慢性炎癥性疾病,對致病牙菌斑生物膜的有效清除是控制牙周炎癥的重中之重。然而,受制于牙齒和牙周袋的復雜解剖結構,僅靠超聲潔刮治等機械措施無法徹底清除感染;因此,局部應用抗菌制劑是牙周感染控制的重要輔助手段。但是,由于牙周袋長期處于齦溝液分泌、唾液浸潤以及口腔功能運動的動態水相微環境中,現有抗菌制劑難以在牙周袋微環境中長期停留并緩釋藥物。
因此,四川大學華西口腔醫院李繼遙教授、梁坤能副教授、楊佼佼副研究員科研團隊設計了基于單寧酸多酚結構的、兼具水相粘附性能和長效抗菌功能的濕粘附抗菌藥物遞送系統(TA-SF-MCH,TSM水凝膠),它具有良好的機械強度和水凝膠流變學特性,在潮濕環境下對軟硬組織界面具有良好的粘附性;鹽酸米諾環素由擴散和溶脹作用共同驅動從TSM水凝膠中緩慢均勻地釋放并維持有效抗菌濃度長達28天,且TSM水凝膠經模擬口腔環境老化4周后仍保持對牙周主要治病菌的有效抗菌活性。大鼠實驗性牙周炎模型研究顯示,TSM凝膠能夠在拴絲牙牙周局部粘附,有效抑制牙周炎癥進展,顯著減少牙周組織的破壞,體內安全性良好(圖1)。該研究構建的具有濕粘附能力的長效抗菌水凝膠TSM有望作為牙周局部用藥,對牙周感染控制、提高遠期療效具有重要意義。
圖2:TSM水凝膠的表征。
圖6:TSM水凝膠的體外抗菌活性
圖9:大鼠上頜骨切片的H&E染色和Masson染色。
最后,構建大鼠牙周炎模型研究TSM水凝膠的體內治療效果。實驗結果表明,TSM水凝膠能夠在牙周局部粘附,抑制牙周炎癥進展,減少牙周組織的破壞(圖8、圖9)。
該研究以“A mussel-inspired wet-adhesive prolonged-acting antibacterial hydrogels for the treatment of periodontitis”為題發表于化學工程領域頂級期刊《化學工程雜志》(Chemical Engineering Journal)。文章第一作者為四川大學華西口腔醫院東區門診部范夢琳醫師和口腔疾病研究國家重點實驗室楊佼佼副研究員,通訊作者為四川大學華西口腔醫院的李繼遙教授和梁坤能副教授。特別感謝李繼遙教授課題組成員的幫助。本項目由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四川省科技廳項目、中國博士后科學基金、四川大學研究項目和華西口腔醫院項目的資金共同支持。
原文鏈接:https://doi.org/10.1016/j.cej.2025.161262
- 華南理工大學宋文婧/任力團隊 AHM:一種通過調控交聯網絡形成順序用于顯著提升粘合劑長效濕粘附性能的策略 2025-03-26
- 北京化工大學徐福建教授團隊 AM:可適應強濕粘附水凝膠用于長期保護牙周炎傷口 2024-11-28
- 四川大學楊佼佼、吳紅崑 Acta Biomater.:盲鰻啟迪的多向抗根齲濕粘附平臺 - “流-固”系統優化界面粘附和內聚力 2024-09-27
- 西安交大郭保林教授《Natl. Sci. Rev.》:細菌響應程序化自激活抗菌水凝膠用于重塑傷口再生微環境以促進感染傷口愈合 2024-02-16
- 東華大學王義 AFM:碳納米管基光活性COF協同構建多功能抗菌水凝膠 2023-12-14
- 湖南大學白玉罡教授課題組 AHM:兩親性掩蔽策略用于提高抗菌肽模擬物的血液相容性 2022-05-18
- 四川大學梁坤能、楊淏 CEJ:牙周病的納米戰士 - 一種新型生物異質結對抗牙周炎的多模態策略 2024-09-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