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3日,中國科研信息化論壇在北京隆重召開。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中國科學院院長路甬祥,中國工程院黨組副書記周濟,科學技術部副部長劉燕華,中國科學院副院長江綿恒,教育部部長助理、黨組成員林蕙青,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副主任何鳴鴻,中國科學院副秘書長譚鐵牛等出席論壇。論壇由中國科學院副院長施爾畏主持,來自及國務院有關部委、科研機構的領導及專家近300人參加會議。
路甬祥代表中國科學院致歡迎辭,指出科研信息化對科技和經濟社會發展的巨大影響已經引起廣泛重視,世界主要國家紛紛制定國家層面的戰略規劃,把推進科研信息化作為提高國家科技競爭力的關鍵和迎接新一輪科技革命的戰略舉措。我們必須勇立信息化潮頭,高度重視科研信息化的發展與應用,在我國科研信息化發展進程中始終走在前頭,發揮“火車頭”作用。希望通過此次論壇,共同謀劃我國科研信息化的發展戰略,提升科研信息化對科技創新活動的基礎支撐能力,發揮科研信息化在整個國家信息化建設中的先導、示范和引領作用,為建設創新型國家貢獻力量。
教育部部長助理、黨組成員林蕙青,國家發改委高技術產業司副司長顧大偉,工信部信息化推進司副司長秦海在會上分別致辭,表示科研信息化論壇的召開,標志著我國自主創新開始進入依靠信息化提升科技創新實力的新階段,“十二五”期間要在國家統籌協調下,社會各方形成合力,更加重視科研信息化的發展,積極推動和支持科研信息化工作。
中國科學院副院長江綿恒作了題為“把握時代新特征,推進科研信息化”的主題報告,對人類社會發展的歷史進程和信息社會的特征進行了深刻分析,結合中國科學院科研信息化案例,論述了推進科研信息化的重大意義。科學技術部副部長劉燕華、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副主任何鳴鴻分別做專題報告,結合國家科技基礎條件平臺建設和支撐自然科學創新發展,就科研信息化的宏觀政策、發展戰略、重大領域應用和科研模式變革進行了深入闡述。中國地震局地震臺網中心、微軟亞洲研究院、IBM中國研究院也在會上做演講報告,介紹了科研信息化的實踐和經驗。
出席論壇的許多領導和專家認為,我國科研信息化具有一定基礎,但與建設創新性國家的需求存在較大差距,應將科研信息化視為我國信息化的先導和關鍵環節,作為建設創新型國家的戰略措施進行部署,采取切實措施加快推進。專家們建議,要加強科研信息化發展戰略研究,注重與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及國家中長期科學和技術發展規劃綱要的銜接,制定國家科研信息化長期發展規劃,納入“十二五”國家信息化規劃進行統籌安排。大力加強建設與國力相稱的、覆蓋全國的先進科研信息化基礎設施,積極推進共建、共享與實際應用,大幅提升我國科研信息化開發與應用能力,引領國家下一代信息化技術發展。高度重視科研信息化人才隊伍建設,完善科研信息化支撐服務和運行維護體系;開展科研信息化政策法規的研究,建設科研信息化可持續發展的制度環境。
此次論壇的成功舉辦,提高了各方對科研信息化的整體認識,有利于國家主管部門、科技和教育界加強了解,擴大共識,增進互信,促進合作;有利于解決科技信息化發展中面臨的共同問題,為科研信息化發展創造了良好氛圍,將對加快科研信息化進程,提升我國自主創新能力發揮積極作用。
此次論壇由科學技術部、中國科學院、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主辦,中國科學院信息化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科學技術部國家科技基礎條件平臺中心、中國科學院計算機網絡信息中心承辦。
出席論壇的還有來自國辦電子政務辦、國家發改委、財政部、國土資源部、鐵道部、水利部、農業部、衛生部、國家信息化咨詢委員會、國家質檢總局、國家林業局、社科院、工程院、中國地震局、中國氣象局、國防科工局、軍事醫學科學院、中國鐵道科學研究院、中國農業科學院、中國林業科學研究院、北京大學、清華大學、中國國際工程咨詢公司、北京市科委、北京市經信委等相關部門和科研院所及中科院機關、近40個院屬單位的領導和專家。
中國科研信息化論壇在京開幕
中國科學院院長路甬祥致歡迎詞
- 暫無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