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opus尋找未來科學之星活動在北京頒獎
2009-12-16 來源:中國聚合物網
關鍵詞:未來科學之星活動
12月15日,由中國科學院科學時報社《科學新聞》雜志主辦,愛思唯爾(中國)科技部協辦的“Scopus尋找未來科學之星”活動,歷經4個月的報名、選拔和評選,在納米科學、生命科學、信息科學和環境科學四個跨學科領域鑒別出一大批學有所成的優秀青年科學家,這一結果將成為科研決策和科研經費分布的重要依據之一。
“Scopus尋找未來科學之星”是中國大陸地區首次針對40歲以下的青年科學家所設置的獎項,是基于堅實證據的評選活動。
本次活動共吸引了接近400名杰出青年科研人員報名參與。在全球領先的科技出版集團愛思唯爾(Elsevier)的支持下,在初選階段,組委會利用目前世界上涵蓋內容最廣泛的文摘與引文數據庫Scopus,對參評者的論文進行逐一檢索與核對,并計算其代表論文的相對水平,作為檢測科研影響力的試金石,繼而結合其他參數進行排序。
在初選階段勝出的每個學科的前10名候選人進入下一輪專家評審,參與評審的專家包括清華大學生命科學學院院長施一公、中科院化學所所長萬立駿院士、國家氣候中心首席研究員張稱意和北京航空航天大學中德聯合軟件研究所所長錢德沛等知名科學家。同時,評選結果還通過科學界門戶網站科學網進行公示,接受廣大科研工作者的監督和點評。
在此次評選中,清華大學生命科學院的祁海、中科院化學研究所的郭玉國、中科院數學與系統科學研究院呂金虎、以及中科院等離子體物理研究所的王祥科分別獲得了生命科學、納米科學、信息科學和環境科學領域的“Scopus未來科學之星”金獎。
在這次活動中,由多位兩院院士組成的顧問委員會對評選方法、評價體系和評選結果進行了認真指導!扒嗄晔俏覈茖W的希望,從中發現一些苗子并加以鼓勵和支持,對于他們的成長十分有益,‘Scopus尋找未來科學之星’活動是十分必要的!鄙茖W領域的顧問、天津大學張春霆院士指出。
作為科學界的領袖,顧問們也對如何改進“Scopus尋找未來科學之星”活動提出了建議。美國工程院院士、加州大學洛杉磯校區前副校長何志明教授認為,主要依據已經發表的論文進行評價是不全面的,應該讓候選人提交對自己未來學術發展的展望和科研計劃,從而判斷其學術發展的方向。
“Scopus尋找未來科學之星”活動除了評出在納米、生命、信息和環境四個領域領先的青年科學家外,組委會還評選出了支持“未來科學之星”成長的領先科研機構。華中師范大學、哈爾濱工業大學、中科院地球化學研究所和四川大學分別獲得了上述四個學科的“促進人才成長機構”獎。
附件一 Scopus尋找未來科學之星獲獎者名單
環境科學領域前三名
王祥科:中科院等離子體物理研究所研究員
楊坤:浙江大學環境科學系副教授
朱東強:南京大學環境學院教授
納米科學領域前三名
郭玉國:中國科學院化學研究所研究員
盧磊:中國科學院沈陽金屬研究所研究員
趙永生:中國科學院化學研究所研究員
信息科學領域前三名
呂金虎:中國科學院數學與系統科學研究院
李學龍:中國科學院西安光學精密機械研究所
山世光:中國科學院計算技術研究所
生命科學領域前三名
祁海:清華大學生命科學學院教授
俞立:清華大學生命科學學院教授
林云峰:四川大學華西口腔醫學院研究員
“Scopus尋找未來科學之星”是中國大陸地區首次針對40歲以下的青年科學家所設置的獎項,是基于堅實證據的評選活動。
本次活動共吸引了接近400名杰出青年科研人員報名參與。在全球領先的科技出版集團愛思唯爾(Elsevier)的支持下,在初選階段,組委會利用目前世界上涵蓋內容最廣泛的文摘與引文數據庫Scopus,對參評者的論文進行逐一檢索與核對,并計算其代表論文的相對水平,作為檢測科研影響力的試金石,繼而結合其他參數進行排序。
在初選階段勝出的每個學科的前10名候選人進入下一輪專家評審,參與評審的專家包括清華大學生命科學學院院長施一公、中科院化學所所長萬立駿院士、國家氣候中心首席研究員張稱意和北京航空航天大學中德聯合軟件研究所所長錢德沛等知名科學家。同時,評選結果還通過科學界門戶網站科學網進行公示,接受廣大科研工作者的監督和點評。
在此次評選中,清華大學生命科學院的祁海、中科院化學研究所的郭玉國、中科院數學與系統科學研究院呂金虎、以及中科院等離子體物理研究所的王祥科分別獲得了生命科學、納米科學、信息科學和環境科學領域的“Scopus未來科學之星”金獎。
在這次活動中,由多位兩院院士組成的顧問委員會對評選方法、評價體系和評選結果進行了認真指導!扒嗄晔俏覈茖W的希望,從中發現一些苗子并加以鼓勵和支持,對于他們的成長十分有益,‘Scopus尋找未來科學之星’活動是十分必要的!鄙茖W領域的顧問、天津大學張春霆院士指出。
作為科學界的領袖,顧問們也對如何改進“Scopus尋找未來科學之星”活動提出了建議。美國工程院院士、加州大學洛杉磯校區前副校長何志明教授認為,主要依據已經發表的論文進行評價是不全面的,應該讓候選人提交對自己未來學術發展的展望和科研計劃,從而判斷其學術發展的方向。
“Scopus尋找未來科學之星”活動除了評出在納米、生命、信息和環境四個領域領先的青年科學家外,組委會還評選出了支持“未來科學之星”成長的領先科研機構。華中師范大學、哈爾濱工業大學、中科院地球化學研究所和四川大學分別獲得了上述四個學科的“促進人才成長機構”獎。
附件一 Scopus尋找未來科學之星獲獎者名單
環境科學領域前三名
王祥科:中科院等離子體物理研究所研究員
楊坤:浙江大學環境科學系副教授
朱東強:南京大學環境學院教授
納米科學領域前三名
郭玉國:中國科學院化學研究所研究員
盧磊:中國科學院沈陽金屬研究所研究員
趙永生:中國科學院化學研究所研究員
信息科學領域前三名
呂金虎:中國科學院數學與系統科學研究院
李學龍:中國科學院西安光學精密機械研究所
山世光:中國科學院計算技術研究所
生命科學領域前三名
祁海:清華大學生命科學學院教授
俞立:清華大學生命科學學院教授
林云峰:四川大學華西口腔醫學院研究員
版權與免責聲明:本網頁的內容由中國聚合物網收集互聯網上發布的信息整理獲得。目的在于傳遞信息及分享,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真實性,也不構成其他建議。僅提供交流平臺,不為其版權負責。如涉及侵權,請聯系我們及時修改或刪除。郵箱:info@polymer.cn。未經本網同意不得全文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責任編輯:雯雯)
相關新聞
- 暫無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