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4日從科技部獲悉,截至目前中國西部共建有國家重點實驗室44個(其中企業國家重點實驗室11個),省部共建國家重點實驗室培育基地28個,成為西部重大科技創新和高新產業發展的“領軍者”和“孵化器”。
國家重點實驗室作為中國科技創新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國家組織高水平基礎研究和應用基礎研究和培養優秀科學家、開展高層次學術交流的重要基地。
科技部基礎研究司副司長葉玉江介紹說,為提高基礎研究水平,中國有關部門從1984年起組織實施了國家重點實驗室建設計劃,國家重點實驗室著眼于國家需求,為國民經濟、社會發展和國防建設中重大基礎性、關鍵性問題的解決作出了重要貢獻。截至目前,全國正在運行的國家重點實驗室314個(其中企業國家重點實驗室94個)。
葉玉江介紹說,1985年國家批準在蘭州大學建設應用有機化學國家重點實驗室(2003年更名為功能有機分子化學國家重點實驗室),是在西部建設的第一個國家重點實驗室。2000年西部大開發實施以來,國家加大對西部國家重點實驗室的建設力度,10年來共批準建設了24個,并在安排經費時對西部實驗室予以傾斜支持,例如2009年安排西部國家重點實驗室專項經費46064萬元,占實驗室專項經費總額的17%。
國家重點實驗室目前已經成為西部科技和經濟發展的重要力量。一些實驗室成為同領域國內外公認的學術中心。科技部基礎研究司基地建設處副處長王靜介紹說,作為西部高新技術研究的重要基地,國家重點實驗室承擔了大量的國家重大科研任務,成為西部地區高新技術產業的重要“孵化器”。設在西安的凝固技術國家重點實驗室的耐高溫長壽命抗氧化陶瓷基復合材料應用技術,使中國自主掌握批量制造碳化硅陶瓷基復合材料構件的技術和設備,有效打破了國際封鎖,建立起中國航空航天陶瓷基復合材料制備成形和應用的自主技術能力,獲得2004年國家技術發明一等獎。
國家重點實驗室還為西部地區的重大工程建設和社會發展解決了關鍵科學問題。
葉玉江說,國家重點實驗室建設還為西部大開發培養和凝聚了一大批優秀科技人才,成為孕育中國西部地區科技將帥人才的搖籃。依托西部高校和科研院所建設的33個國家重點實驗室中,擁有中國科學院院士18人,中國工程院院士23人,獲“國家杰出青年科學基金”項目資助者81人,還擁有中國科學院“百人計劃”獲得者71人,教育部“長江學者獎勵計劃”特聘教授44人。這些優秀科技人才,已經成為西部地區科技人才隊伍的骨干力量。
此外,針對部分西部省份基礎研究力量較薄弱,建設國家重點實驗室尚有難度的實際情況,國家利用省部共建國家重點實驗室這條渠道,支持和培育地方實驗室的發展。據悉,目前新疆已建有4個省部共建國家重點實驗室,西藏已建有2個省部共建國家重點實驗室,這些實驗室已經成為當地應用基礎研究的重要基地。
- 2021年高分子材料信息學研討會在長春成功舉辦 | 高分子物理與化學國家重點實驗室主辦 2021-10-22
- 纖維材料改性國家重點實驗室2021年度訪問學者基金申請通知 2020-05-14
- 纖維材料改性國家重點實驗室2021年度開放課題基金項目申請的通知 2020-05-14
- 碳化硼陶瓷基復合材料通過鑒定 2012-1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