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玉良校長:大學要培養與未來中國地位相稱的人才
2010-05-14 來源:中國聚合物網
復旦大學校長、中國科學院院士楊玉良5月13日為華師大二附中和上海中學學生帶來一場精彩演講,主題是“如何培養20年后的中國精英”。
楊玉良在演講中提出,大學教育應有“未來眼光”,在中國經濟快速發展、世界地位愈加舉足輕重的情況下,培養出擁有全球化視野、人文關懷、專業素養和批判性思考等能力的精英人才。
楊玉良說,海內外70%的經濟學家認為,只要中國政治上、社會不出現問題,以中國目前的發展規律,可維持8%以上的GDP增長二十年,這決定了中國未來的大國地位。
他指出,中國的崛起讓很多人感到不安,是因為西方人按照他們的文化價值觀念來揣度中國,認為中國崛起必然導致亨廷頓所謂的“文明沖突”。事實上,中國文化的核心內涵是“和”與“合”,像唐代中國作為當時的世界大國兼容并蓄、博采眾長,證明不同的文化并不一定導致沖突,也可能是世界各種文化之間的和諧相處。
楊玉良認為,中國需要讓世界理解自己的價值觀,這是消除誤會的根本手段。這個重任必將落在未來中國的人才肩上。“溫總理說大學是‘仰望星空’的地方,實際上就是考慮未來。中國大學需要培養與20年后中國大國形象相匹配的人才。”
近年來,復旦大學始終致力于通識教育培養。楊玉良援引哈佛大學校長的話說,通識教育不是要培養“什么都懂一點,茶余飯后能夠夸夸其談的人”,而是培養一種眼光,一種思維能力。復旦希望學生在具備堅實專業基礎的同時,能置于更深厚的背景下加以融會貫通,讓學生擁有更寬闊的視野和深刻的思考。
他表示,復旦大學的培養目標,是讓學生成為擁有人文關懷、全球化視野和批判眼光的人,在對自己專業知識有深入研究的同時,具有精細而有效的思考能力和寫作能力。
據悉,楊玉良此行還有一個重要的身份——復旦名師團團長。復旦大學為了體現高校的社會責任感,推出“復旦名師中學校園行”活動,由100多位正教授組成的復旦名師團,將陸續前往全國各地中學作人文、社會和科普講座,以推廣通識教育理念,幫助廣大高中學生樹立正確的成才觀。
楊玉良表示,自己非常關注這次活動。他認為,一流大學對社會的責任,不僅體現在科學研究,還應體現在對世界和民族未來的責任感。
版權與免責聲明:本網頁的內容由中國聚合物網收集互聯網上發布的信息整理獲得。目的在于傳遞信息及分享,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真實性,也不構成其他建議。僅提供交流平臺,不為其版權負責。如涉及侵權,請聯系我們及時修改或刪除。郵箱:info@polymer.cn。未經本網同意不得全文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責任編輯:佳)
相關新聞
- 首屆泰晤士高等教育中國學科評級結果揭曉 | 以學科分類來衡量世界一流大學 2020-07-23
- 雙一流大學2000-2018年度國家三大獎統計情況 2019-06-28
- “一流大學建設高校排行榜”首次發布 2018-05-29
- 濟南大學化學化工學院國家級人才團隊招聘 - 教授、副教授、講師、博士后(師資) 2025-04-21
- 濟南大學化學化工學院國家級人才團隊招聘啟事 - 教授、副教授、講師、博士后(師資) 2024-11-12
- 年薪75萬+!西北工業大學誠邀海內外青年英才加盟! 2024-10-08
- 復旦大學教授楊玉良院士:古籍保護須解“卡腦子”問題 2019-1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