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志攀:一流大學要培養什么樣的學生
2010-05-19 來源:中國聚合物網
我們正在建設世界一流大學,而判斷一所大學成敗的最重要的標準,就是看她培養出來的學生是不是第一流的。
要回答這個問題,可能需要回顧一下歷史。在大學的起源階段,也就是中世紀的大學,通常只有四個學科:醫學、法學、哲學和神學。醫學解決人自身的問題,法學解決人與人的關系問題,而大學真正的靈魂還在哲學和神學。我們現在讀中世紀的那些神學著作,可能覺得極其繁瑣、極其枯燥,但是其中蘊涵著很深刻的哲學思想。中世紀大學里的那些大哲人,留下的遺產是最豐富的。
歐洲辦大學辦得最好的要數德國。德國人認為,大學就是要研究高深學問,要引領全社會的精神生活。德國大學有一個特點是“寂寞”,高深的學術一定是寂寞的,不能天天上電視。學問的意義未必彰顯于當時,可能需要幾十年上百年的時間才能被人們認識到,學者要能耐得住寂寞。大學還有一個特點就是學術獨立,大學追求真理,不是說誰的錢多誰的真理就多,大學里的評判標準要與社會上的有所距離。因為有了學術的寂寞與獨立,大學才能站得更高,想得更遠,才能引導人類精神世界的進步。
因此,在現代以前,大學的目標就是培養懂得哲學思考的人,或用吳宓教授的話說,就是“博雅君子”。這種思想在中國有很大影響。比如,北大蔡元培校長的大學理想,主要就來自德國的洪堡。蔡先生改造了北大,要求學生們研究高深學問,而不是追求功名利祿。他甚至把北大的工科、法科都劃出去,不要了,送給北洋大學。因為他認為大學應該重點發展文、理等基礎學科,這些基礎學科才是人類智慧的根源,大學首先要培養這些學科的人才、通才。
當然,大學模式隨著時代的發展在不斷變化。我們現在都覺得美國的大學是最好的,其實美國大學真正崛起,也就是最近幾十年的事情。他們與市場結合得比較緊密,通過市場獲得了龐大的資源。
版權與免責聲明:本網頁的內容由中國聚合物網收集互聯網上發布的信息整理獲得。目的在于傳遞信息及分享,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真實性,也不構成其他建議。僅提供交流平臺,不為其版權負責。如涉及侵權,請聯系我們及時修改或刪除。郵箱:info@polymer.cn。未經本網同意不得全文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責任編輯:佳)
相關新聞
- 首屆泰晤士高等教育中國學科評級結果揭曉 | 以學科分類來衡量世界一流大學 2020-07-23
- 雙一流大學2000-2018年度國家三大獎統計情況 2019-06-28
- “一流大學建設高校排行榜”首次發布 2018-05-29
- 香港理工大學邢本剛教授團隊誠聘博士生、博士后 - 化學生物學、生物納米醫藥 2024-12-06
- 南開大學藥物化學生物學全國重點實驗室史林啟/劉勇課題組招聘博士后|分子生物學、細胞生物學、有機化學、高分子化學、聚合物材料自組裝等 2024-07-04
- 長期有效 | 新加坡國立大學林藝良課題組招聘碩博生、博士后、訪問學者/學生 - 高分子化學、材料、化工、微生物活體材料、生物醫用 2023-09-17
- 吳志攀:如何讓拔尖創新人才“冒出來” 2010-05-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