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人才、海歸人才利用不足 高端人才、應用型人才較缺乏
2010-05-27 來源:中國聚合物網
關鍵詞:人才
中共中央、國務院召開的全國人才工作會議5月25日至26日在北京舉行。胡錦濤在講話中指出,經過新中國成立60多年特別是改革開放30多年的努力,我國已經從人才資源相對匱乏的國家發展成為人才資源大國,但同時,我國人才發展總體水平與世界先進水平相比還有較大差距。根據新形勢新任務和人才工作的新情況新問題,黨中央國務院頒布了《國家中長期人才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
對于我國人才發展總體水平存在的不足,接受記者采訪的多位業內人士總結為:高端人才、應用型人才比較缺乏,高校人才、海歸人才利用不足。
隨著我國經濟發展和產業結構升級,具有較高專業技術知識,掌握著先進知識、技術的高端人才短缺已經成為當前制約我國經濟進一步發展的一大矛盾。有數據顯示,到2020年專業技術人才需求量為7945萬至8127萬人。
低碳人才就屬于這一類,目前我國低碳人才隊伍的規模與社會需求相比存在很大的缺口,人才結構分布也不均衡。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研究員水名岳向記者介紹,低碳工作人才從功能結構看多分布在大型制造業和研究機構,在政府機構和服務業中較少,“這種失衡在政府管理部門參與低碳項目時,表現得尤為突出”。
同樣的窘境也發生在國際商務人才領域。根據索維爾咨詢公司的相關統計,2009年各類中國企業海外收購所造成的損失將會超過2200億元,不少企業在“走出去”中折戟海外,重要原因之一就是國際化人才的缺乏。
“現階段,‘走出去’戰略對國際商務人才的能力、素質和知識都提出了新要求。”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國際商務研究中心主任方虹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說,中化集團收購韓國仁川煉油廠受挫等諸多的案例都說明,通曉國際運作規則和慣例、懂得國際風險管理、跨國文化管理、世界法律體系等多方面知識的高素質國際商務人才在參與國際競爭中是不可或缺的關鍵要素。
除了高精尖領域,我國對應用型人才培養也不夠。南開大學經濟學院副教授馬蔡琛在接受記者專訪時說,“我國高職高專類院校的職業教育遇到了發展瓶頸,陷入‘低質量學生→低質量就業→質量更低的學生’這樣一個惡性循環之中。長此以往,我國應用型人才短缺的矛盾將更加突出。”
長期以來我國財政支出對教育投資嚴重不足。馬蔡琛呼吁,當務之急是要建立支持應用型人才培養體系的財稅政策體系,充分發揮財政補貼對社會資金的杠桿引導作用,構建偏重應用型教育的財政投入模式。
“高校人才不能人盡其用具有一定的普遍性。”上海海事大學技術經濟與管理專業研究生導師趙渤在接受專訪時說:“教育系統在上海、廣東做過一個調查,被調查的高校教師中正在兼職或有過兼職經歷的占53.4%。”
趙渤認為高校的管理體制值得反思。首先,高校管理行政化造成科研教學人員邊緣化。全國百位高校名師中,“純”一線教師僅占10%左右;90%左右獲獎者都有各類“行政職務”。其次,工分制考核制度存在一定問題。完不成工分量,教師并不高的基本生存收入將受到影響,科學事業的崇高感在“工分制”被動的生存狀況下被吞噬。
海歸人才利用率不高的情況也很普遍。上海社會科學院人力資源研究中心主任王振告訴記者,上海市科協課題組曾經對當地1100位海歸人才做過訪談。根據調查,35.27%認為自己的能力得到了充分發揮,但高達56.36%的被調查者認為自己的能力發揮一般。
王振說,用人單位的領導者創新意識不強以及缺乏創新戰略與規劃是影響海歸科技工作者創新積極性的首要因素,達到34.55%。他說,海歸人才實際利用效果不理想,很多責任在于用人單位,尤其是用人單位的領導者。
版權與免責聲明:本網頁的內容由中國聚合物網收集互聯網上發布的信息整理獲得。目的在于傳遞信息及分享,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真實性,也不構成其他建議。僅提供交流平臺,不為其版權負責。如涉及侵權,請聯系我們及時修改或刪除。郵箱:info@polymer.cn。未經本網同意不得全文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責任編輯:佳)
相關新聞
- 濟南大學化學化工學院國家級人才團隊招聘 - 教授、副教授、講師、博士后(師資) 2025-04-21
- 濟南大學化學化工學院國家級人才團隊招聘啟事 - 教授、副教授、講師、博士后(師資) 2024-11-12
- 年薪75萬+!西北工業大學誠邀海內外青年英才加盟! 2024-1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