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科協第211次青年科學家論壇在京召開
2010-07-02 來源:中國聚合物網
6月18~19日,由中國科協主辦、中國科學技術期刊編輯學會和中國科學出版集團共同承辦的中國科協第211次青年科學家論壇在北京召開,本次論壇的主題為“科技期刊本質屬性與功能定位研究”。本次論壇的執行主席分別由中國實用內科雜志任延剛博士、中國科學院遙感應用研究所閻君博士、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雜志社任勝利博士、中國醫科大學王振寧博士擔任。有來自北京、天津、沈陽、廣州等20余家科研機構和期刊出版單位的40多位青年專家參加了此次論壇活動。
軍事醫科院微生物流行病研究所病原微生物生物安全國家重點實驗室秦成峰博士、北京師范大學遙感科學國家重點實驗室閻廣建博士、解放軍總醫院腎臟科蔡廣研博士等青年科學家分別以“我們需要什么樣的科技期刊——一位病毒科技工作者的渴望”、“國內外科技論文差異分析及期刊功能探討”、“科技期刊與臨床科研”為題進行了主題發言。他們以其本人及其研究群體有關科技論文投稿與發表的經歷和體會,比較分析了國內外科技期刊的差異,指出我國科技期刊目前存在著中文期刊多,英文期刊少;綜合性期刊多,專業性期刊少;審稿時間長,返回意見少;投稿手續多,電子化程度低;紙質發行多,網絡出版少;研究所主辦多,出版社主辦少等現實問題,并從服務效率、同行評議、顯示度等方面闡述了科技期刊如何更好地為作者和讀者服務。
科學時報社副總編輯、科學網總編輯趙彥,科學出版社副總編輯、社長助理兼期刊出版中心主任肖宏,《中國科學》雜志社副總編輯任勝利等人作為科技傳播與期刊出版界的業內人士分別就“科學家、學術期刊和專業媒體的互動與互補”、“科技期刊的學術經營”、“中國科技期刊的現狀、趨勢和對策”作了主題發言。這些主題發言就科技傳播的形式與特點、如何提高科技期刊的質量與影響、網絡科學傳播發展的現狀和態勢等進行了深入探討。
與會的青年科學家和科技出版界青年編輯、學者結合主題發言對本次論壇的主題“科技期刊本質屬性與功能定位”進行了熱烈的討論。大家認為,科技成果信息的傳播對于推動科技進步、提高科技素質、促進科技成果轉化為生產力、加強國際交流和合作、推動經濟社會發展等都具有重要的作用。科學研究的成果/信息有賴于信息媒體的傳播,科技期刊作為信息媒體的重要載體之一,對科學研究成果及信息的傳播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然而,目前中國科技期刊整體上存在明顯的發展誤區, 即政策與輿論導向的誤導作用導致科技期刊的本質偏離與功能異化,具體表現為:期刊評估和研究評價中的人為因素致使論文作者和期刊編輯片面追求影響因子及被SCI等國際著名檢索系統收錄等,從而導致我國科技期刊功能的“異化”。
針對我國科技期刊目前所面臨的論文質量普遍不高、在科研評價中被邊緣化、結構布局不盡合理等實際問題,與會人員指出我國科技期刊應從學術價值功能、傳道授業功能、國家科技發展的軟實力的象征、保護知識產權的本土化等方面實現回歸。厘清科技期刊的上述本質屬性及功能定位,對于從政策環境方面更好地促進我國科技期刊的發展,卓有成效地提高我國科技期刊的競爭力,提升我國科技期刊擔負起維系我國科學共同體成員紐帶的作用具有重要意義。
為更有效地促進我國的學術交流和科技發展、強化我國科學共同體的凝聚力,會議就我國科技期刊的本質功能回歸與其和諧、快速、可持續發展提出如下四點建議。第一,打造一批基于中國科學發展的國際性的學術期刊。期刊管理部門應盡快對科技期刊實行分類管理,對科技期刊的創刊、聯合重組、各類審批等出版管理政策等方面給予有別于社科類期刊的傾斜支持;建設一個集中記錄、展示和交流中國的重要科研成果,全面反映我國科技總體實力,介紹國際科技發展成就和趨勢,面向國際科學界開放的學術交流平臺。第二,建立國家科技期刊數字出版平臺。充分利用互聯網信息傳播快捷化、范圍全球化、內容系統化、方式互動化等優點,以建設國家科技期刊數字出版平臺為切入點,建立中國科技期刊稿件采編系統和網刊發布系統等,有效縮短審稿周期和出版周期,加速科技期刊的信息傳播速度,打造中國科技期刊群整體形象,促進科技期刊由傳統出版向現代出版轉型。第三,建立有利中國科技期刊發展的科研評價體系。要徹底改變目前我國研究評價體系中國內期刊被邊緣化的現狀,有關研究成果評價的政策制定和實際操作中(重要項目和獎項申請、項目結題和人員晉升評估、重點實驗室評估等),應重視考評對象在國內期刊發表的論文及被引用情況。第四,加強防范和杜絕學術不端行為的組織和制度建設。學術規范關乎科技期刊的學術公信力,也是學術期刊建設的重要環節。隨著我國科技論文數量的急劇增加,在科研成果發表階段的學術不端行為也在不斷增加,具體表現為抄襲剽竊、篡改偽造實驗結果、文獻引用不合理、一稿多投或重復發表、署名不當、買賣論文等。
版權與免責聲明:本網頁的內容由中國聚合物網收集互聯網上發布的信息整理獲得。目的在于傳遞信息及分享,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真實性,也不構成其他建議。僅提供交流平臺,不為其版權負責。如涉及侵權,請聯系我們及時修改或刪除。郵箱:info@polymer.cn。未經本網同意不得全文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責任編輯:佳)
相關新聞
- 2018“材料與未來”青年科學家論壇暨中科院寧波材料所/浙江工研院第二屆學術年會在寧波舉行 2018-07-09
- 中科院寧波材料所2017“材料與未來”青年科學家論壇召開,眾多高分子專家學者出席 2017-07-27
- 中科協第262次青年科學家論壇——“多學科交融的功能材料發展前沿”論壇舉行 2013-07-25
- 多名高分子領域相關人才入選第四屆中國科協青年人才托舉工程人選名單 2018-12-25
- 中國科協發布60個重大科技難題 2018-05-28
- 第十九屆中國科協年會第八分會“高性能高分子材料——從基礎到應用”學術研討會在長春召開 2017-06-27
- 允許從專項報銷的“卓越期刊”又增30項 | 中國科技期刊卓越行動計劃期刊目錄的項目達到315項 2020-07-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