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高考招生,為搶奪優秀生源,有些高校以巨額獎金吸引高分考生,有的院校甚至開出12萬元的價碼,出手闊綽實屬罕見。
用“重金”掐尖,論證的就是“唯分數論”的獎勵導向。在這樣的招生指揮棒下,再大聲疾呼素質教育都顯得蒼白、無力。而靠一擲千金“招兵買馬”的方法能迅速提升大學辦學質量嗎?
“重獎式招生”這種急功近利的做法,將把大學教育帶向何方?
重獎式招生,表征著各大學搶奪優秀生源的競爭進入到了白熱化的狀態。這是以眼前利益為重的功利化行為。
只是,這里有一個不得不提的問題——各省的狀元如果都去了北大、清華,他們都能成為社會的棟梁之材嗎?2009年發布的《中國高考狀元調查報告》顯示,1977年至2008年32年間的高考狀元,幾乎沒有一個成為做學問、經商、從政等方面的頂尖人才,他們的職業成就遠低于社會預期。對于這份結果,我們當然有理由說,這些高考狀元可能到了大學之后不努力了,抑或是高考成績不能等同于社會能力。那么,接下來自然而然要問的一個問題是,名牌大學都把狀元們培養到哪里去了?
顯然,只管進不管出的大學培養模式,早已在“看誰的狀元多”的空洞比較中喪失了真正的大學精神。殊不知,大學教育的品質,不是比看誰的狀元多,而是看誰培養的社會人才多。哈佛也不是將各大州的狀元都攬到自己門下才成為第一名校的,相反,將不同層次的學生納入進來,因材施教,努力創造出最佳的教育效果。將高考狀元攬入門下,更是意味著多了一份關心和責任。如果大學不能給予這些狀元以足夠的關懷和培養,那就請不要再繼續揮霍我們的高考狀元了。
重獎式招生,說白了,是以眼前利益為重心的功利化行為。剔除這種功利化的教育模式,在尊重考生自愿報志愿的前提下,更好地為狀元們設計出成才的環境,體現出對他們的一種關心和呵護,才能不負社會重望,讓高考狀元達到“人盡其才”的效果。
- 芬蘭埃博學術大學博士生招生啟事(上海市傷骨科研究所協助培養)| 可免雅思托福等成績-英語需導師組認定 2021-08-30
- 香港中文大學(深圳)分子聚集體科學實驗室2021博士后招聘及博士生招生啟事 2021-03-04
- 廣西大學聶雙喜教授課題組博士后招聘及博士、碩士研究生招生信息 2021-02-04
- 中國修法擬重獎科研人員促進成果轉化 2015-02-26
- 廣東大手筆重獎人才 南粵功勛獎一次性獎勵3000萬元 2010-10-21
- 斯坦福大學張首晟教授:美國大學教育,贏在自由的空氣 2017-07-24
- 道恩集團向北京化工大學教育基金會捐贈人民幣1000萬元 2017-05-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