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獎勵在促進產學研合作及創新方面做出突出貢獻的單位及個人,充分調動各方在建立以企業為主體,市場為導向,產學研相結合的技術創新體系的積極性,鼓勵創新要素向企業集聚,提高企業競爭力,推動產學研合作工作的深入開展,依據《國家科學技術獎勵條例》的有關規定,經國家科技獎勵辦公室批準,由中國產學研合作促進會組織開展中國產學研合作創新與促進獎評選活動。第二屆評選活動自本通知發布之日起正式啟動。
一、基本情況
該獎勵是面向國內在促進產學研合作及創新方面做出突出貢獻的單位及個人所頒發的年度榮譽獎,分為中國產學研合作創新獎、中國產學研合作促進獎、中國產學研合作創新成果獎、中國產學研合作突出貢獻獎四個獎項。
中國產學研合作創新獎,每次評選不超過100名,授予在產學研合作工作中成績突出的企業、高校、院所等單位(60家)及個人(40名);
中國產學研合作促進獎,每次評選不超過100名,授予在產學研合作工作中起到重要促進作用的管理部門及金融、中介等單位(60家)及個人(40名);
中國產學研合作創新成果獎,每次評選不超過100項,授予在產學研合作中涌現的突出創新成果。
中國產學研合作突出貢獻獎,每次評選不超過10名,授予在產學研合作中做出的突出貢獻的個人。
獎項評審堅持公開、公平、公正的原則,不收取任何費用。
二、推薦范圍
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內依法注冊的企業、高校、院所及有關管理、金融、中介等單位及個人,在被推薦者自愿的前提下,由國務院有關部門、各省、自治區、直轄市與產學研合作相關的管理部門及行業協會推薦為主,地方相關管理部門或單位也可推薦和自薦。
三、申報條件
1.創新獎主要面向企業、高校、院所等單位及個人,要求申報者在產學研合作創新工作中成果顯著,取得較大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推動了本行業、本領域的自主創新、技術進步,具有一定的示范和帶動作用;在組織創新、管理創新、機制創新、理論創新等方面有探索。個人申報者要在產學研合作創新工作中發揮重要作用。申報時,同一單位與個人只能選一種。
2.促進獎主要面向管理部門、金融、中介等單位及個人。要求申報者在積極推動、促進產學研合作,營造產學研合作的良好的政策環境、投資環境、創新環境中發揮重要作用,有實際作為。個人申報者要工作突出,成績顯著。申報時,同一單位與個人只能選一種。
3.創新成果獎主要面向在我國產學研合作中涌現的突出創新成果,包括技術和產品。凡在我國境內通過產學研合作創新活動形成對地區、行業、技術領域等具有突出影響力的創新成果的承擔企業、高校、院所等單位和個人,均可申報。
4.突出貢獻獎主要面向在推動我國產學研合作事業中做出的突出貢獻的個人。
四、申報內容
1.推薦和自薦單位填寫《中國產學研合作創新獎申報材料提綱》(單位、個人)、《中國產學研合作促進獎申報材料提綱》(單位、個人)、《中國產學研合作創新成果獎申報材料提綱》(單位、個人)、《中國產學研合作突出貢獻獎提名表》(見附件)。
2.《申報提綱》一式三份及電子版一份。紙質文檔于2010年8月31日(以郵戳為準)之前郵寄至中國產學研合作創新與促進獎評獎辦公室,電子版以電子郵件方式同期發送。為了方便聯系,我會設置了專門網頁,可隨時查詢和在線聯系,詳見http://www.360cxy.cn。
五、評獎程序及表彰辦法
根據推薦的材料,中國產學研合作創新與促進獎評審委員會提出初審意見。2010年9月,在中國產學研合作促進會網站上公示;10月中國產學研合作創新與促進獎組織委員會對公示結果復審,并確認;在2010年第四季度召開的中國產學研合作促進會年會及高峰論壇上進行表彰并頒發獎勵證書,同時在網站和有關媒體上發布。
突出貢獻獎候選人由中國產學研合作促進會提名,經中國產學研合作創新與促進獎評審委員會評議及中國產學研合作創新與促進獎組織委員會討論決定。
六、聯系方式
名稱:中國產學研合作創新與促進獎評獎辦公室
聯系人:陳 麗 韓 羽 肖桂華
電 話:010-68985790 68987192 68900377
傳 真:010-68986913 電子信箱:pjb@360cxy.cn
通信地址:北京市海淀區阜成路北三街6號11信箱 100048
附件:
- 蘇州大學黃埭高新區先進材料產業研究院揭牌 2018-08-02
- 青科大與雙星集團共建“綠色輪胎研究院” 2017-10-19
- 南開大學與太爾膠粘劑(廣東)有限公司簽署產學研合作協議 2017-05-10
- 2011“產學研合作創新與促進獎”啟動 2011-08-29
- 中國產學研合作創新與促進獎啟動 2009-06-17
- 教育部將擬推薦申報第二十二屆中國專利獎的15項項目予以公示 2020-11-10
- 科技部發布另一新增專項 “ 綠色生物制造 ” 重點專項申報指南征求意見 2020-06-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