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士生教育,有淘汰才有質量
2010-08-26 來源:人民日報
日前,一則題為“中國成‘博士生產大國’:一個導師帶47個博士”的報道引起廣泛關注。
該報道中的若干提法并不完全準確。例如,該報道指出2008年我國博士學位授予數超過美國。事實上當年美國授予博士學位數為63712人,多于我國的43759人。
據統計,2006年我國博士生教育的生師比為4.74,略高于美國的4.0,一位導師指導數十名博士生的情況畢竟是少數。
不過,該報道所反映的博士教育規模擴張所導致的質量隱憂確實值得深思。
2000年至2006年,我國博士學位授予數高速增長,年增長率幾度超過20%,遠高于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國家同期5%的增長速度。誠然,每個國家的博士生教育發展都會經歷一個快速增長的階段。比如,美國在20世紀60年代的博士授予數也一度居高不下,年增長率一度高達15%,但隨后很快進行了調整。對我國而言,在經歷了較長時間的數量劇增后,博士生教育已經到了從數量擴張轉向質量提升的重要關頭。
要保障、提升博士質量,首先必須嚴格貫徹博士學位授予的質量標準。博士學位是教育金字塔的塔尖,其授予標準非常之高,世界各國均普遍規定,博士學位獲得者必須以博士論文的形式在學術或專門技術領域做出原創性貢獻。
原創性是博士論文最為核心的要求,也是博士論文的質量底線。由于嚴格貫徹這一要求,高等教育強國的博士生不僅淘汰率高,修業年限也相對較長。根據美國2008年的統計,在1992至1994年間注冊的12135名博士生當中,共有31%在前10年被淘汰,其中前4年淘汰的博士生最多。為了在時間上保障博士生的創新,美國不強行要求博士生在一定年限內畢業。即便在注冊10年之后,仍有相當比例的博士生繼續攻讀博士學位。
而在我國,由于受到人情因素的影響,加之學制僵化,綜合考試“走過場”、論文評審“放水”的情況時有發生,結果是大部分學生按時畢業,淘汰率幾乎為零,少數不合格的博士論文蒙混過關。教育部2000年以來的博士論文抽查結果表明,一部分博士論文質量確實不盡如人意。
2010年,我國博士招生的指標達到6.2萬人。如果不建立嚴格的淘汰機制,我國很可能在未來幾年成為世界博士教育第一大國,但在質量上仍然與高等教育強國相差甚遠。近年來,我國已經開始有意識地控制博士授予數量,2009年的博士學位授予數僅比2008年增長1.1%。這表明教育主管部門已經將博士生教育的發展戰略重點從數量擴張轉向質量提升。然而,只有在嚴格遵循質量標準、建立博士生淘汰機制的前提下,這種作用才能得到最大程度的發揮,博士生的“含金量”才能得到提高。
版權與免責聲明:本網頁的內容由中國聚合物網收集互聯網上發布的信息整理獲得。目的在于傳遞信息及分享,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真實性,也不構成其他建議。僅提供交流平臺,不為其版權負責。如涉及侵權,請聯系我們及時修改或刪除。郵箱:info@polymer.cn。未經本網同意不得全文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責任編輯:佳)
相關新聞
- 南開大學劉遵峰教授課題組招收博士生(2025年入學)、師資博士后等 - 材料學、化學、高分子、物理、生物學、紡織與纖維、金屬、計算模擬、電子信息等 2025-04-17
- 港科大(廣州)岳亮課題組誠招博士生 - 高分子、力學、材料、機械、物理(2025年秋季、2026年春季入學) 2025-03-08
- KAUST Sahika Inal教授課題組誠招博士生 - 材料、化工、電子工程、生物工程(2025年秋季或最早8月入學) 2025-03-05
- 普林斯頓大學中國招生官:什么樣的學生容易被淘汰? 2018-11-19
- 教育部:“雙一流”建設將加入滾動淘汰機制 2016-06-29
- 教育部:研究生培養方式改革 加大淘汰力度 2013-08-27
- 浙江大學王立教授/俞豪杰教授團隊 Adv. Sci.:用于免縫合和高質量肌腱修復的Janus水凝膠 2025-0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