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士“放養”難擋高校申博熱
2010-08-27 來源:中國青年報
華中科大教科院教授周光禮新書《中國博士質量調查》在武漢面世。該書通過調查披露了我國當前博士生教育中存在的一些問題。調查表明,46%的博導同時指導的學生超過7名(不包括碩士),最多的高達47名。近13%的博士生每月與導師交流不到1次,甚至還有3%的博士生反映未與導師交流過。
資料顯示,自1982年我國第一批6名博士研究生畢業到現在,博士招生平均每年以25%的速度增長。2008年,我國的博士生規模已經超過美國,躍居全球第一。中國的研究生教育20多年就走完了美國100多年的路,實現了“趕美超英”的目標。筆者不反對博士擴招,畢竟從人才儲備的角度看,我國的高層次人才比例要遠低于發達國家水平。但博士畢竟是高層次人才,其招生應該與社會的需求、導師的能力與條件、高校的培養水平等相適應。
據報道,美國等發達國家高校中每個導師同時指導的博士生人數一般為2—3人,5—6人屬較高水平,而在我國高校,大部分都遠超過人家的“較高水平”。研究生帶多了,師生交流等培養環境自然會出問題,更不要說博士生導師中,很多是高校領導且在社會上有掛職,社會活動和學術交流活動較多,根本就無暇顧及學生。
某種程度上說,一名導師帶十幾甚至數十名研究生,這實際上是將研究生與本科生教育等同,忽略了研究生是“準科研人員”的角色定位,背后散發的是教育公司化、功利化的濃重氣息。近年來,高校申請博士點的熱情是一浪高過一浪。較之于高等教育發達的美國,美國1000多所本科高校中,設置博士生項目的約有250所;而目前我國700余所普通本科院校中,擁有博士授權資格的就有310多所。究其原因,博士點在高校不僅代表著不菲的經費,也是大學辦學好壞的重要標準,因為無論是對高校績效評估還是高校排名上,博士生的培養數量是一個重要指標。
有利益必然有江湖,有江湖就會有貓膩。據報道,許多資質不全的申請院校和機構,為獲申博成功,通常采用造假和公關兩手并舉的辦法。一是將其它單位的名人,如院士、博導等,拉到自己的旗下,“變”成本校教師;二是四處打點,向評委送錢送禮,早已成了各高校“公開的秘密”。南方某高校,就曾被曝為申報博士點專門設立了一筆總額達數百萬元的專項公關經費。而一旦申報成功,所在院所可就實現“破蛹化蝶”式蛻變,許多不具備博士生指導能力的教授們,一夜間搖身一變都成了博導。
只是,作為高等教育的頂尖層次,博士教育不僅反映一國的教育水平和科研水平,也影響著國家的知識創新能力與未來走向。如果博士教育過于功利化,不僅難以保證培養質量,還會帶來就業難等社會問題,造成國民教育資源的巨大浪費。
版權與免責聲明:本網頁的內容由中國聚合物網收集互聯網上發布的信息整理獲得。目的在于傳遞信息及分享,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真實性,也不構成其他建議。僅提供交流平臺,不為其版權負責。如涉及侵權,請聯系我們及時修改或刪除。郵箱:info@polymer.cn。未經本網同意不得全文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責任編輯:佳)
相關新聞
- 芬蘭坦佩雷大學郭洪爽博士 Adv. Mater.: 探索集體行為 - 從智能材料到仿生設計 2025-05-04
- 南科大郭旭崗教授/孫維朋博士 Angew:基于簡單的醌式聚合物半導體具有可調的極性和高的n型熱電性能 2025-05-01
- 蘇大劉莊/楊光保教授團隊招聘博士后 - 材料合成、納米醫學(腫瘤診療、藥物遞送、免疫治療等) 2025-04-29
- 誠聘教授、副教授 - 國家“雙一流”建設高校-南京林業大學中比先進生物醫用材料聯合實驗室 2022-05-02
- 南開大學化學學院劉遵峰教授擬招收2022年海外一流高校優秀本科畢業生直接攻讀博士生、以及招聘博士后若干 2022-04-21
- 教育部公布第二輪“雙一流”建設高校及建設學科名單 2022-02-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