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罡介紹,雖然大學設立駐京辦并不是《駐京資訊》關注的重點,但他們與其中不少高校的駐京辦也有聯系。“大學駐京辦并不是剛剛設立的新事物,很多學校在北京一直有辦事處,只不過過去這些高校駐京辦屬于事業單位,需要在市發改委注冊,現在這些駐京辦都改成了企業身份,一般都在市工商局注冊,因此到底有多少高校駐京辦,只有工商部門說得清楚。”李罡說。
在李罡看來,大學在北京的駐京辦的角色與政府駐京辦很不一樣,政府部門的駐京辦主任大多數是同級政府的副秘書長兼任,而高校駐京辦主任則是校行政后勤部門的一個處長兼任。
在工作職能上,兩者也有很大不同,政府駐京辦要負責的工作方方面面,大到聯絡上級對口單位,爭取項目資金,小到服務來京辦事領導,安排在京生活,甚至需要配合當地公安攔截上訪人員,維護當地穩定。相比之下,高校駐京辦的職能則相對單一。從李罡的接觸中,高校駐京辦更接近于企業駐京辦,只是負責本單位的外聯事務,業務相對單一,包括負責招生、學生就業,聯絡在京的各方面校友,接待學校領導和教職員工出差等等,當然,也包括運用一些關系,申請項目經費。
專家觀點
高校駐京辦源于高校官本位弊端
21世紀教育研究院副院長、上海交通大學編審熊丙奇告訴記者,身在高校任職,他近年來也接觸了不少高校駐北京的辦事機構。在他看來,大學有駐京辦,在高校,尤其是985高校、211高校之內非常普遍。
他認為,首先,今天的大學,也比照政府有著行政級別,且往往比很多地市級政府位置更高,985高校的書記、校長往往是副部長級,211高校的書記、校長則是正廳級,而一所大學校內,處級官員也并不比一個地市少。其次,大學的“跑部錢進”行為,一點也不亞于各地政府,比如,申報重要學科、博士點,評審院士、長江學者、國家教學名師;申報國家科技進步獎、精品課程等等。這些不但關系到政府部門的投入,還涉及學校的辦學政績與榮譽,因此客觀上需要駐京辦來承攬。
“我國教育撥款分散掌握在國家教育部、財政部、發改委、科技部等部門,而撥款的主要方式是項目制,即申報項目,審批通過立項后撥款。這種撥款制度,必然讓學校眼睛朝上,努力公關,以期建立與掌握財權的部門的良好關系。”熊丙奇說。更重要的是,985高校與211高校的校領導任命,主要來自教育主管部門。因此種種,學校設立駐京辦,對口聯系教育部門,對及時理解上級部門的指示,以及匯報辦學成果,有很重要的作用。
熊丙奇認為,作為教學和學術研究機構,應當回歸教育與學術本位。其核心是改變高度行政化的管理模式,平衡教育權力、學術權力與行政權力,實行以學者的自我管理、民主管理為特征的學術本位的管理,克服高校行政化、官本位的弊端。只有如此,才能消除高校駐京辦的不良影響。
- 誠聘教授、副教授 - 國家“雙一流”建設高校-南京林業大學中比先進生物醫用材料聯合實驗室 2022-05-02
- 南開大學化學學院劉遵峰教授擬招收2022年海外一流高校優秀本科畢業生直接攻讀博士生、以及招聘博士后若干 2022-04-21
- 教育部公布第二輪“雙一流”建設高校及建設學科名單 2022-02-14
- 國科大杭州高等研究院王杰平團隊誠聘博士后 - 3D打印、材料化學、環境化學等方向 2025-04-22
- 華南理工大學前沿彈性體研究院誠聘博士后 - 彈性體材料設計與制備、計算及模擬 2025-02-13
- 天津大學浙江研究院“高分子復合材料中心”(寧波)誠聘英才 2024-09-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