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科技期刊必經集團化數字化網絡化
2010-09-16 來源:中國聚合物網
數字化——出版業的未來發展之路
近年來,信息技術給科技期刊帶來了不尋常的變化,以數字化網絡化為主的信息技術為傳統產業的發展帶來生產方式、運營模式、管理方式等方面革命性的變化。
馮長根說:“面對科技期刊的數字化趨勢,我國應加強政策引導,制定鼓勵科技期刊向數字轉型的措施,鼓勵科技期刊出版形式的創新。”
本次大會特地邀請《自然》(Nature)雜志主編Philips Campbell作大會發言。Nature作為國際知名科技期刊,影響因子高達34。Philips Campbell在大會報告中強調:“數字化是出版業的未來發展之路。”同時,他表示,讀者在閱讀智能文章時可以提出問題、獲得解答,提高互動。今后,大眾或許也可以參與論文評價。
中國知網是全球領先的數字出版平臺。中國知網總經理、中國學術期刊電子雜志社社長王明亮分析了印刷出版的缺陷和數字出版的優勢:“印刷出版時滯嚴重,最多時滯達722天,這將降低科技成果首創性,降低被引用次數。數字出版能大大提高出版時效,利于讀者—編者—作者互動,能有效把握國際需求,且知識服務市場化、創作手段多媒體化。”
愛思唯爾期刊出版高級副總裁、荷蘭出版商協會運營總監Philipe M.A.B Terheggen表示,如今電子期刊革命已經到來,相信未來出版業可以達到大規模的數字化。
國際化與本土化——兩條腿一起走路
在本次大會上,中國科技期刊如何走向國際成為眾多專家熱烈討論的議題。
馮長根表示,中國科技期刊走向國際仍需要破解以下難題:一是期刊導向問題。現在,學術評價,職稱、學位評價制度深刻影響科技期刊質量。二是我國科技期刊影響力不高。三是出版語言問題。目前,國際優秀期刊出版語言被英語壟斷。我國期刊如不在市場和質量上顯示獨特優勢,將很難取得大的突破。
關于出版語境問題,日本和我國有著同樣的困惑。日本科學技術振興機構科技信息部部長大倉克美介紹了J-stage的成功經驗。J-stage是日本學會專用電子雜志出版平臺,它打破了日本過多依賴歐美商業出版的模式,促進日本發行的學術雜志全球流通。大倉克美強調了母語論文的重要性,他說:“中國和日本同屬漢字文化圈,我們雖不能和英語系國家一樣自如運用英語,但我們的民族文化有其獨特魅力。”他引用日本的諾貝爾化學獎獲得者野依良治的話:“一個國家、民族的特有獨創性、價值觀對其科學研究發展的影響重大;國內學術出版的國家平臺必不可少。”
《浙江大學學報》編輯部主任張月紅說:“中國科技期刊要有尖端也要有中端,應該兩條腿走路。一些英文期刊就應該國際化,而另一些期刊就應該本土化,立足中國。”
Asian Journal of Andrology主編王一飛則表示:“當前,中國科技期刊仍是‘大躍進’的情況,或者說沒有一個很明確的目標定位。其實,并不是所有的期刊都要出英文版。現在應對整個資質體制進行認真研究。”
這一觀點得到了中華醫學會雜志社社長兼總編輯游蘇寧的認可。他表示,中華醫學會雜志將立足本土化戰略,主要為本土大眾服務。
版權與免責聲明:本網頁的內容由中國聚合物網收集互聯網上發布的信息整理獲得。目的在于傳遞信息及分享,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真實性,也不構成其他建議。僅提供交流平臺,不為其版權負責。如涉及侵權,請聯系我們及時修改或刪除。郵箱:info@polymer.cn。未經本網同意不得全文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責任編輯:佳)
相關新聞
- 允許從專項報銷的“卓越期刊”又增30項 | 中國科技期刊卓越行動計劃期刊目錄的項目達到315項 2020-07-29
- 游蘇寧:中國科技期刊應不忘初心,行穩致遠 2016-11-22
- 中國期刊界首次研討建設“精品國際科技期刊” 2012-09-14
- 香港理工大學蒲俊宏 Adv. Mater.: 通過數字化刺繡磁性紗線構建活性折紙結構織物 2025-06-20
- 港理大忻浩忠講座教授誠聘研究助理及博士后 - 化學、物理、材料、紡織、高分子、光學、電子等(長期有效) 2023-11-30
- 西工大黃維院士、官操教授 AFM:數字化制備三維高損傷容限的柔性石墨烯泡沫 2023-02-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