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學科集成 產學研用結合——上海市科委納米科技專項“抗菌高感服飾”通過驗收
2010-11-02 來源:中國聚合物網
10月28日,從上海市科委納米科技專項“高感性納米復合功能纖維的規模化生產及其應用”項目驗收會上傳來消息,經東華大學多學科集成、產學研用結合,開發的系列“抗菌高感服飾”有望即將“飛入尋常百姓家”。驗收會上,東華大學科研處處長季誠昌教授致辭,項目負責人朱美芳教授及子項目負責人孫賓副教授、張佩華教授、蔡再生教授、李峻副教授分別匯報了相關完成情況,中國工程院院士孫晉良教授、蔣士成教授,上海交通大學印杰教授,中國化纖工業協會副會長葉永茂教授等專家出席驗收會并對項目進行了驗收,會議由上海市科委發展計劃處處長馬興發主持。項目成果還引發媒體關注,人民日報、新華社、解放日報、文匯報、上海電視臺、新民晚報等近30家媒體記者至現場采訪報道。
納米技術是當前科學界的前沿熱點,在即將頒布的國家“十二五”規劃中,以納米材料等為代表的新材料應用已被納入重點發展的新興產業之列。“納米衣物因含有特別的納米微粒,可持久釋放微離子,屏蔽體外細菌,甚至讓人仿佛置身野外,時刻感受清新舒心之氣……”這是科學家們常描繪“納米衣”的神奇功效之一。“雖然聽起來很神奇,有些遙不可及,但隨著納米技術的日趨成熟,這些正逐漸變成現實。當前,納米技術應用于紡織服裝領域有兩大難點亟待突破……”,上海科委納米中心主任閔國全介紹道,一是前期多采用將成衣或纖維浸入納米溶液的方式,提升衣物的納米功能性,但其效用較短,很多還舒適性欠佳;二是很多成果局限在實驗室,與工業化脫離,少有在品牌服飾中得到集成應用,很難在市場中看到受歡迎的“納米衣”。
科學的重要意義之一在于把研究轉化為實用產品,改善人類生活方式,提高大眾生活質量。東華大學擁有材料、紡織、染整、服裝等傳統優勢學科,早在上世紀80年代就對納米材料的研發原理、納米技術在紡織領域的應用開展系列研究,“熱塑性高聚物基納米復合功能纖維成形技術及制品開發”等成果已獲國家級科技進步獎,東華大學還是我國最早設立“納米纖維與雜化材料”博士點的高校,并是上海緊缺人才培訓工程“納米科技與應用能力”培訓單位。為讓大眾能有效分享納米技術的先進成果,衣食住行,“以衣為先”,兩年前,在上海市科委的指導下,東華大學材料學院朱美芳教授組織了學校材料、化學、物理、化工、紡織、服裝、染整和機械等跨學科的骨干研究人員,以纖維材料改性國家重點實驗室為依托,攜手原材料、纖維、制衣等領域的知名企業,緊密合作,從市場角度出發,聯合攻關“高感性納米抗菌針織產品系列”的系列關鍵技術。
科學家發現,銀作為一種安全環保的天然殺菌劑,自古以來就被廣泛應用于治療各種感染。銀在納米狀態下的殺菌能力可產生質的飛躍,極少量的納米銀可產生強力的抑菌殺菌作用。為此,項目組一是立足“抗菌高感服飾”的長效性,反復試驗,采用納米銀粒子及其緩慢釋放技術,研發出具有持久抗菌性的新型納米纖維。二是立足“抗菌高感服飾”的舒適性,重點通過控制纖維直徑、纖維形狀提升新型抗菌纖維的感性,使用其為原料制備的針織產品,進而設計開發了抗菌功能吸濕排汗純滌綸、滌/棉和滌/Modal針織物。更為重要的是,東華與多家企業攜手,項目著力覆蓋了從納米粉體到樹脂制備、紡絲、織造、染整、針織終端產品和品牌設計整個產業鏈。目前,康必達科技、德福倫化纖、申孚紡織等多家廠商已開始進行功能化粉體、纖維或紗線的生產,上海三槍集團、歐迪芬集團、嘉麟杰紡織品、莎美服裝等企業也已合作開發織物、面料及產品。系列針織物相關指標已通過國家紡織制品質量檢驗中心檢測,并達到國家最高級AAA標準。驗收會現場所展示的內衣、T恤、針織衫、襪品、護膝等系列納米針織產品,款式新穎,手感舒適,包裝時尚,讓記者體會到了“高科技與百姓生活”的緊密結合。
“很多科研人員都有感受,做研究,一個亮點就有可能成就一篇好論文,但做產業化,一個坎過不去就意味著前功盡棄…….” 中國化纖工業協會副會長葉永茂說。“該項目的最終成功還是得益于多學科交叉、產學研用結合,團隊成員的精誠配合!”
該項目研發兩年來,參與師生近90名,參與企業近20家,已培養博士、碩士、本科生近30名,在國內外學術期刊上發表論文14篇,申請國家發明專利9項,已授權1項。技術成果在相關合作企業得到推廣應用,開發了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粉體、纖維、紗線和織物四大類14個系列產品。至2010年9月止,抗菌功能系列產品已累計創產值近5000萬元,新增利潤900多萬元,新增稅收300多萬元。項目驗收專家組一致認為,“該項目在納米抗菌功能材料和功能樹脂的制備、功能纖維成型、針織產品的結構設計以及后整理等方面具有集成創新性,在學科交叉、技術集成產業鏈整合、工程化開發和產品市場化方面具有示范作用,項目總體技術已達到國際先進水平”。
納米技術是當前科學界的前沿熱點,在即將頒布的國家“十二五”規劃中,以納米材料等為代表的新材料應用已被納入重點發展的新興產業之列。“納米衣物因含有特別的納米微粒,可持久釋放微離子,屏蔽體外細菌,甚至讓人仿佛置身野外,時刻感受清新舒心之氣……”這是科學家們常描繪“納米衣”的神奇功效之一。“雖然聽起來很神奇,有些遙不可及,但隨著納米技術的日趨成熟,這些正逐漸變成現實。當前,納米技術應用于紡織服裝領域有兩大難點亟待突破……”,上海科委納米中心主任閔國全介紹道,一是前期多采用將成衣或纖維浸入納米溶液的方式,提升衣物的納米功能性,但其效用較短,很多還舒適性欠佳;二是很多成果局限在實驗室,與工業化脫離,少有在品牌服飾中得到集成應用,很難在市場中看到受歡迎的“納米衣”。
科學的重要意義之一在于把研究轉化為實用產品,改善人類生活方式,提高大眾生活質量。東華大學擁有材料、紡織、染整、服裝等傳統優勢學科,早在上世紀80年代就對納米材料的研發原理、納米技術在紡織領域的應用開展系列研究,“熱塑性高聚物基納米復合功能纖維成形技術及制品開發”等成果已獲國家級科技進步獎,東華大學還是我國最早設立“納米纖維與雜化材料”博士點的高校,并是上海緊缺人才培訓工程“納米科技與應用能力”培訓單位。為讓大眾能有效分享納米技術的先進成果,衣食住行,“以衣為先”,兩年前,在上海市科委的指導下,東華大學材料學院朱美芳教授組織了學校材料、化學、物理、化工、紡織、服裝、染整和機械等跨學科的骨干研究人員,以纖維材料改性國家重點實驗室為依托,攜手原材料、纖維、制衣等領域的知名企業,緊密合作,從市場角度出發,聯合攻關“高感性納米抗菌針織產品系列”的系列關鍵技術。
科學家發現,銀作為一種安全環保的天然殺菌劑,自古以來就被廣泛應用于治療各種感染。銀在納米狀態下的殺菌能力可產生質的飛躍,極少量的納米銀可產生強力的抑菌殺菌作用。為此,項目組一是立足“抗菌高感服飾”的長效性,反復試驗,采用納米銀粒子及其緩慢釋放技術,研發出具有持久抗菌性的新型納米纖維。二是立足“抗菌高感服飾”的舒適性,重點通過控制纖維直徑、纖維形狀提升新型抗菌纖維的感性,使用其為原料制備的針織產品,進而設計開發了抗菌功能吸濕排汗純滌綸、滌/棉和滌/Modal針織物。更為重要的是,東華與多家企業攜手,項目著力覆蓋了從納米粉體到樹脂制備、紡絲、織造、染整、針織終端產品和品牌設計整個產業鏈。目前,康必達科技、德福倫化纖、申孚紡織等多家廠商已開始進行功能化粉體、纖維或紗線的生產,上海三槍集團、歐迪芬集團、嘉麟杰紡織品、莎美服裝等企業也已合作開發織物、面料及產品。系列針織物相關指標已通過國家紡織制品質量檢驗中心檢測,并達到國家最高級AAA標準。驗收會現場所展示的內衣、T恤、針織衫、襪品、護膝等系列納米針織產品,款式新穎,手感舒適,包裝時尚,讓記者體會到了“高科技與百姓生活”的緊密結合。
“很多科研人員都有感受,做研究,一個亮點就有可能成就一篇好論文,但做產業化,一個坎過不去就意味著前功盡棄…….” 中國化纖工業協會副會長葉永茂說。“該項目的最終成功還是得益于多學科交叉、產學研用結合,團隊成員的精誠配合!”
該項目研發兩年來,參與師生近90名,參與企業近20家,已培養博士、碩士、本科生近30名,在國內外學術期刊上發表論文14篇,申請國家發明專利9項,已授權1項。技術成果在相關合作企業得到推廣應用,開發了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粉體、纖維、紗線和織物四大類14個系列產品。至2010年9月止,抗菌功能系列產品已累計創產值近5000萬元,新增利潤900多萬元,新增稅收300多萬元。項目驗收專家組一致認為,“該項目在納米抗菌功能材料和功能樹脂的制備、功能纖維成型、針織產品的結構設計以及后整理等方面具有集成創新性,在學科交叉、技術集成產業鏈整合、工程化開發和產品市場化方面具有示范作用,項目總體技術已達到國際先進水平”。
版權與免責聲明:本網頁的內容由中國聚合物網收集互聯網上發布的信息整理獲得。目的在于傳遞信息及分享,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真實性,也不構成其他建議。僅提供交流平臺,不為其版權負責。如涉及侵權,請聯系我們及時修改或刪除。郵箱:info@polymer.cn。未經本網同意不得全文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責任編輯:佳)
相關新聞
- 廣東粵港澳大灣區國家納米科技創新研究院招聘信息 | 高分子、材料學、材料加工、化學、物理等相關專業 2021-08-05
- 科技部公布8.29“納米科技”等重點專項評審專家名單! 2020-08-29
- 科技部公布8.27日“納米科技”等重點專項評審專家名單! 2020-08-27
- 福州大學林子俺研究員團隊 AFM:一種具有自氧化特性的鄰位二羥基廣譜抗菌共價有機框架水凝膠用于促進糖尿病傷口愈合 2025-05-06
- 四川大學華西口腔醫院楊佼佼副研究員、韓波副主任醫師 ACS AMI:給光熱材料蓋上生物囊泡被褥從而提升敷料的抗菌性能 2025-05-06
- 陜科大王學川教授/黨旭崗副教授 JCIS:具有增強抗菌活性和防腐性能的多功能玉米淀粉基可持續食品包裝 2025-04-27
- 東華大學朱美芳院士/徐桂銀課題組 Angew:功能纖維隔膜調控鈉金屬SEI有機/無機組分 2024-1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