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科大中南分校設創新學分 修滿方可畢業
2010-11-25 來源:中國聚合物網
近日,武漢科技大學中南分校首次“創新學分”評審結束,該校大二200多名學生獲不同檔次的創新學分。
2009年秋季,該校出臺的《學籍管理規定》明確,“學生修滿2個創新學分方可畢業”,并從該校2009級學生開始施行。
記者了解到,創新學分評審分為理工類、文科類、藝術類等3個類別,分別由相應的評審委員會從成果的創新性和價值兩個方面,按照百分制打分后,再折算相應的創新學分。
商學院學生王瑞撰寫的有關武漢城市軌道交通規劃方面的一篇論文,經評審打分后獲得2個創新學分;信息工程學院一學生的成果因獲得國家專利,直接獲得10個創新學分。
文法學院小陳的“銀杏梨嫁接”成果得分只有55分,不能獲得創新學分。
申報創新成果的279名學生(含團隊)中,有超過20%的成果因價值不大被淘汰,他們需重新申報。
這次進入評審環節的學生不到大二學生總數的10%。按規定,創新學分每年評審1次。考慮到創新學分與畢業掛鉤,部分學生感到了壓力。
據悉,該校已把“學生修滿2個創新學分方可畢業”的規定作為每年新生入學教育宣講的重點之一,并作為新生入學考試的考題。不少學生表示,對這一硬性規定知情。
校方稱,設置創新學分的目的是為了激發創新意識、培養創新思維、提高創新能力。學生的實物、設計、創意、創作、論文、報告等成果,都可申報創新學分。
據悉,在11月召開的“2010國際教育創新大會”上,專家提供的數據稱,85%的教師不能容忍“奇思怪想”。另一項統計則顯示,中國孩子的計算能力排名世界第一,想象力倒數第一,創造力倒數第五。
對此,武漢大學教科院教授胥青山認為,高校設置創新學分有其積極意義;教育不能一方面培養學生,一方面又扼殺學生個性;培養創新人才需要有良好的育人環境做保障才行。
版權與免責聲明:本網頁的內容由中國聚合物網收集互聯網上發布的信息整理獲得。目的在于傳遞信息及分享,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真實性,也不構成其他建議。僅提供交流平臺,不為其版權負責。如涉及侵權,請聯系我們及時修改或刪除。郵箱:info@polymer.cn。未經本網同意不得全文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責任編輯:佳)
相關新聞
- 中物院化材所陳茂課題組誠招應屆畢業生、博士后、碩/博生 - 高分子、化學 2023-03-26
- 南開大學化學學院劉遵峰教授擬招收2022年海外一流高校優秀本科畢業生直接攻讀博士生、以及招聘博士后若干 2022-04-21
- 高分子博士畢業典禮金句頻出,網友驚呼:這完全是被科研耽誤的段子手… 2021-06-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