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評估助推中國科研環境改革
2010-12-13 來源:中國聚合物網
試行的國際評估確實對一些年輕研究員起到了積極的幫助作用,一位接受完評估的研究員說:“這個評估對我來說真的很重要,我以前真沒有好好想過從前5年中我在科學上有什么貢獻,這次我該好好做做總結了。”另一位研究員說:“我從前真是將很多精力都浪費了,我現在終于明白了哪些東西我該好好做。”
評估不僅僅對研究員有所促進,通過對每位研究人員的具體評估,專家委員會能夠了解研究所或大學學院組織模式的好壞、研究方向的分布,可以對其未來發展戰略提出具體建議。例如在評估某研究所時,專家委員會發現,這個所內某國家重點實驗室有40多個獨立研究員,每個人都有一個獨立的研究小組,但彼此間的合作不多。了解到具體情況后,他們發現形成這種狀況的原因是,研究所每年都招新人,越招實力越強,每個新人都要求進國家重點實驗室,但又沒有輪轉和淘汰制度,結果實驗室越變越大、越變越雜。國家給的錢沒有用在刀刃上,而是像福利一樣平均分配,越分越少。
針對這種情況,評委會建議研究所一方面要建立有效的合作機制,鼓勵上下游整合以擴大成果產出;另一方面,要根據科研方向的安排和學術委員會的定期評估,建立淘汰機制,集中人力、物力和資源優先發展重點項目,不斷提高競爭實力。
另外一個例子,是在對清華大學生命科學院評估時,專家委員會發現,該院的植物生物學研究組盡管每位成員的學術實力都非常強,但因為整體規模太小,不足以使學院成為該領域的一個中心。
然而,考慮到中國的國家需求以及植物學在農業和環境科學中的重要性,專家委員會建議清華大學加強植物生物學的發展,在未來3年中在國際范圍內招聘4~6位年輕的植物生物學家。他們同時建議,要聘請助理教授級別的青年學者,而不是像“千人計劃”入選專家一樣的課題組長。專家委員會寫道:“考慮到發達國家就業市場的緊張,清華大學應該能夠聘請到優秀的年輕植物生物學家,他們很可能會在未來的十幾、二十年間成長為各自領域的領軍人物。”
用新體制改變舊體制
“國家目前在科學領域面臨的問題,需要改革我們的研究經費評審和管理機制,同時也需要建立學術專家主導的科研評價體系。這兩方面都做好了,科研經費就可以得到有效利用,最后的科研產出會是長效的、意義重大的。同時,科學家的成長也可以通過評估得到幫助。”
在國內試行的國際評估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在總結生命科學與生物技術領域的國際評估時,中國科學院的相關報告作了如下陳述:“經過多年發展,有些研究所目前進入了一個固化階段,主要表現在科研崗位缺乏流動機制,造成創新動力不足。而由研究所自身組織的評議工作,不僅耗費研究所精力,而且難以做到公正透明。借助第三方獨立的國際評議工作,可以深入挖掘制約研究所進一步發展的瓶頸因素,有效促進研究所按照學科發展規律建立崗位流動和調整機制,實現科研隊伍的動態調整和優化,保證評議工作真正產生實效。”
中科院認為,在國際評估過程中,專家委員會的評價在突出科學性的同時,又不失對國情和院情的考慮,評議結果具有很高的針對性和指導價值,建議繼續推進該委員會的評價工作,全面推動中科院生命科學領域研究所的快速發展。
在聽取了國際評估委員會對清華大學生命科學院和醫學院的評價總結后,清華大學一位校領導表示,這是他參加過的最重要的會議之一,作為校領導,在聽取了專家建議后,在經費的投入、學科發展方向和研究力量上,心中更有數了。
王小凡認為,國家在科研投入方面已經有了很大進步,現在更重要的是把軟環境理順。大家都明白我們在很多地方需要進步,但很多人不知道具體該怎么做。學術專家主導的評估體系是科研軟環境里的重要一環,需要著力建設;過去不完善的評價體制應該通過推廣新的評價機制來改進;經過3年時間的摸索,歷經對8個中科院研究所和一所重點大學生物醫學學科的國際評估,相關的經驗已經比較成熟,應該推廣到其他生物相關的研究機構。
版權與免責聲明:本網頁的內容由中國聚合物網收集互聯網上發布的信息整理獲得。目的在于傳遞信息及分享,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真實性,也不構成其他建議。僅提供交流平臺,不為其版權負責。如涉及侵權,請聯系我們及時修改或刪除。郵箱:info@polymer.cn。未經本網同意不得全文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責任編輯:佳)
相關新聞
- 科學基金資助與管理績效國際評估順利完成 2011-08-05
- 劉延東會見國家自然科學基金資助與管理績效國際評估專家委員會主席 2011-06-17
- 科學基金資助與管理績效國際評估專委會會議在京召開 2010-12-21
- 科技部:將改革院士制度,推動院士稱號回歸學術性、榮譽性導向 2020-10-22
- 教育部 國家發展改革委 財政部發布《關于加快新時代研究生教育改革發展的意見》 2020-09-22
- 破“五唯”,不得把SCI、出國經歷等作為限制性條件!不得填寫人才帽子 | 高校教師職稱改革意見稿發布 2020-07-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