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清華大學中國學術期刊(光盤版)電子雜志社出版、中國科學文獻計量評價研究中心與清華大學圖書館研制的《中國學術期刊影響因子年報》系列數據庫首發式12月16日在京舉行。
“將中國學術期刊影響因子系列數據庫整體發布,尚屬首次。”中國科學文獻計量評價研究中心副主任伍軍紅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這基本消除了以前僅靠單一影響因子排名帶來的不客觀性。”
《年報》系列數據庫分人文社會科學卷和自然科學與工程技術卷。該數據庫不僅公布了各期刊復合影響因子、期刊綜合影響因子、基礎研究影響因子、技術研究影響因子、人文社科影響因子外,還公布了各期刊總被引頻次、被引期刊數、被引半衰期等數十個評價指標。
伍軍紅表示:“對期刊和文章質量的評價最準確的指標是以同行評議為手段的定性評價,但這種手段對浩如煙海的各種期刊文章進行評價存在很大困難。期刊影響因子等主要統計指標依然是迄今人們普遍接受的學術期刊評價手段,也是期刊最重要的定量評價指標。而事實上,論文的引用率等數據也客觀反映了該學術領域同行們對該論文的定性判定。”
在《年報》人文社會科學卷(2010第八卷)上,記者看到期刊復合因子排名前三位的分別是《中國社會科學》、《中國人民大學學報》和《浙江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而在自然科學與工程技術卷,該指標排名前三位的是《科學通報》、《江蘇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和《中南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但期刊綜合影響因子、基礎研究影響因子等其他指標,這些期刊則和其他期刊互有高低。
伍軍紅說:“綜合各種指標對學術期刊進行計量評價,比單個影響因子的評價顯然更為客觀。在《年報》系列數據庫中,不僅各期刊文章被引用量和被哪些載體引用等各種數據一目了然,連單篇文章的被引用數據也能逐一查找。”
我國現出版6300多種學術期刊,《年報》系列數據庫囊括了其中4500多種期刊的各種評價指標,并根據“學術不端文獻檢索系統”,剔除了約7%的不合格引文。該數據庫還同時出版了“學術期刊各刊影響力統計分析數據庫”和“期刊管理部門學術期刊影響力統計分析數據庫”。
這場發布會吸引了1400多位期刊編輯以及期刊文獻計量專家,遠超過注冊的1200人。伍軍紅表示,這一系列數據庫的發布不僅可以促進各期刊編輯提高辦刊業務,更重要的是改變了過去以“核心期刊”判定期刊和論文質量的評價標準。“我們認為評價期刊和文章質量的關鍵是文章本身的質量而非其他因素”。
國家新聞出版總署副署長李東東在首發儀式上表示,學術期刊是知識生產、傳播、擴散的核心媒體,是我國各行各業創新發展必須倚重的知識資源,也是推動國際學術交流、弘揚中國先進文化、展現我國軟實力的重要窗口。在其加快發展的過程中,學術期刊的內容質量管理、學術影響力的科學評價機制應當發揮積極的促進作用。
- 2022年中科院分區表發布 | 化學類/材料科學類/工程技術類 2022-12-21
- 北京化工大學曹鵬飛教授受邀擔任國產高水平期刊 Supramolecular Materials副主編 2022-10-29
- 2022年SCI期刊最新影響因子正式發布 2022-06-28
- 2021年最新影響因子公布 | 化學、材料科學 2021-06-30
- 科技部、基金委發布通知:不將論文發表數量、影響因子等與獎勵獎金掛鉤! 2020-07-30
- 2020年最新影響因子出爐 2020-06-30
- 2019年4月SCI等四大數據庫收錄期刊變化 2019-04-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