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省理工科學家發明微型化學合成技術
2007-07-09 來源:中國聚合物網
關鍵詞:
傳統化學合成需要數個步驟,并且在兩個步驟之間需要分離或提純,因此微觀化學只能應用于一步反應或不需要提純的反應。而現在這一情況發生了變化。
來自MIT的科學家發明了完整的多步微觀生產線。在最新一期《Angewandte Chemie》上,他們報導了包括3步反應和2步分離的過程。由于是一個微型反應網絡,因此科學家甚至可以使得相關物質同時通過反應生成。
為了更好利用微型反應技術,科學家必須整合所需的分離步驟。由Klavs F. Jensen領導的小組最近發明了一種高效的微流體分離技術,并將其結合到整個反應系統中。微觀分離和傳統分離不同,由于是微流體系統,因此表面張力的作用大于重力。
微流體分離的工作原理是:一個由含氟聚合物制成的多孔膜上涂上一層有機混合物,因此水就無法通過薄膜了。而第二步分離——氣液分離基于同樣的原理。為了驗證體系的可靠性,科學家嘗試合成氨基甲酸鹽——這是一種常用于殺蟲劑的物質,并且是化學合成中重要的成分和試劑。
合成氨基甲酸鹽的3步合成反應包括危險的中間產物,因為它們可能存在爆炸性或者對健康有害。而微型反應體系的最大好處就在于這些中間產物會立即被消耗,因此無需分離或者儲存。一旦完成第二步分離,產物可以進入多個微反應器,使得一系列不同類型的氨基甲酸鹽得以同時合成。
版權與免責聲明:本網頁的內容由中國聚合物網收集互聯網上發布的信息整理獲得。目的在于傳遞信息及分享,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真實性,也不構成其他建議。僅提供交流平臺,不為其版權負責。如涉及侵權,請聯系我們及時修改或刪除。郵箱:info@polymer.cn。未經本網同意不得全文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相關新聞
- 暫無相關新聞